在大乾王朝,锦衣卫可是非常拉风的存在。
天子亲军,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那叫一个威风
(注:本书中的锦衣卫不是照搬明朝的设定;
我知道明朝的飞鱼服是赐服,绣春刀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拿的;
但大乾锦衣卫标配就是飞鱼服加绣春刀,没别的,就是帅!)
大乾锦衣卫总衙——锦衣卫指挥使司设于都城武京。
下设南北镇抚司。
省州府县置所,分别对应——省卫司、州府千户所、县百户所。
大乾锦衣卫最初设立的时候只有北司。
太宗的时候才新设了南司。
南司设立之初也曾有过一段风光无限的高光时期。
因为,当初太宗设立南司是因为当时大乾锦衣卫的恶名太盛。
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纪风倚仗特权嚣张跋扈。
常常因个人喜恶动辄以锦衣卫之名胡作非为、铲除异己。
贪腐之风在锦衣卫内部更是达到了顶峰。
钱不到位,直接就给你扣个乱臣贼子的帽子!
导致锦衣卫的名声可谓是臭到了极点。
在这种情况下,为制约北司一改锦衣卫十恶不赦之恶名。
乾太宗设立了南司。
授予南司更大的权限,不仅拥有北司的全部特权。
南司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监察北司,确保锦衣卫的行事规范。
所以,南司的设立就是为了给锦衣卫正名。
太宗皇帝御笔亲书“彰义昭廉”四个大字高悬于南司。
并大肆宣扬“彰义昭廉”这四个字的含义,重塑锦衣卫之名。
那个时候,锦衣卫设在地方上的卫所,其实是被细分为北司卫所和南司卫所的。
南北司各司其职。
北镇抚司有定人生死的“北司无常簿”。
南镇抚司还多了一本纠察四方的“南司察纠簿”
那时的南司可谓是风光无限。
不过,太宗驾崩以后。
南司的地位便急转直下,权力也逐渐被架空。
现如今,南司更是变成了锦衣卫中的“养老圣地”。
一般只有那些没关系没背景或者是得罪上司的倒霉蛋才会被安排到南司混日子。
因此,现在锦衣卫在地方上的卫所,早就不再单独设立南司卫所了。
办公地点那都是和北司共用。
反正南司人少也没什么公务可办。
随便腾个角落也就完事了。
就以沈佑安所在的锦衣卫苏江千户所为例。
隶属于南司的察纠房,算上沈佑安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二十人。
人家北司那边,苏江卫所有一个千户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