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之后,他跑到镇上把信寄了出去,同时给家里打了一通电话。接电话的是宋妈。
宋言礼跟她说:“妈,长话短说。我已经正式开始谈对象了,你们可以过来看我们,我对象不反对。我写了一封信给你们,详细介绍了一下我对象的情况,你们收到信以后再过来。”
“那你打电话的意思是?”
“你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礼物了。现在准备,收到信就出发,一点时间都不耽误。”
宋妈隔着电话翻了个白眼,并且跟宋言礼说:“我翻了个白眼,你自行想象一下。挂了。”
宋言礼还想再叮嘱几句,回应他的只有电话忙音。
宋妈挂了电话,立刻就开始张罗。
要带什么礼物给亲家,要带什么礼物给儿子的对象,这都是有讲究的。
她问宋奶奶:“妈,您说,小四入赘,那我还是管他对象叫儿媳妇吗?有没有别的称呼?”
老太太都让她问愣了,想了想,才说道:“没有吧。只是男方住在女方家,给女方父母养老,生的孩子随女方姓,但称呼上没听说有什么特别的。”
“哦哦,那就好,我怕我喊错了。”
俩人商量着买了一堆东西,烟酒糖茶、点心、布料,还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全国通用的粮票和布票、棉花票,给儿子娶妻用的钱也带上。
折腾了三天,把东西准备齐了,宋言礼的信也到了。
一家人聚在一起看了看信,对元初的身世和冯振兴同志的遭遇同情不已。
宋爷爷一声叹息:“当年我们的士兵太苦了!小冯这样的,还算是好的了。他遇到这个孩子,也是他的造化。”
宋奶奶说道:“这个孩子遇见他,也是她的造化。这爷俩,都是有福气的。”
虽然大家都反对封建迷信,但是关起门来自己人说话,有时候还是会带着些迷信色彩。
感慨完了,宋妈和宋奶奶说道:“冯振兴同志受过伤,烟酒还合适吗?”
宋爷爷说:“合适,怎么不合适呢?他就算自己不用,也能用来招待客人,或者送给亲朋好友。你们只管带过去,别的就不用管了。”
老爷子有配车,有警卫员,收到信的第二天一大早,天都没亮,他就和宋奶奶、宋妈一起出发了,车上拉着一车礼物。
宋爸目送他们离开,满脸都是不能去凑热闹的遗憾。
朝发夕至。
当天晚些时候,宋家一行人就抵达了冯家庄所在的周山县,入住县招待所。时间太晚了,总不能大晚上过去打搅人家,正好在县里稍作休整,明天早上再去冯家村。
宋老爷子和老太太坐了一天车,有点疲惫,俩人早早休息,准备明天以最好的精神面貌会亲家。
只有宋妈一个人惦记着给宋爸打了个电话报平安。
第二天一早,在县里吃过早饭,几人又赶往冯家庄。
车子一进冯家庄地界,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年头,拖拉机都是稀罕物,别说小轿车了!
在村里跑着玩的小孩四处乱窜,边跑边嚷嚷:“来车啦!来车啦!”
车子停在刚进村没多远的一处空场地上,几个人都下了车,警卫员拦住一个小朋友问路:“能带我们去知青点吗?”
小孩问他:“找谁?”
“找一个叫宋言礼的知青。”
“他干活去了。我去帮你们叫他。”
宋妈说:“会不会太远了?别把你累着了,不行我们就在这儿等等他。”
“不远,我跑得快着呢。”
正聊着呢,冯振国拄着拐杖过来了,他走得健步如飞,拐杖差不多就是个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