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武原本还想继续数落的话,就被这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大家伙?有多大?你瞧见了?”
杨先武一下子来了精神,神情变得格外认真。
他眼睛紧紧地盯着陈康,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陈康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我看到它摆尾了,是条黑鱼,我估计至少有十几二十斤。鱼叉够不着,只能用钓的,家里有鱼竿吗?”
“有有有。”杨先武一听是十几斤的黑鱼,顿时也没心思继续摸鱼了。
他连忙说道:“小军他们两个孩子弄了根鱼竿,还放在家里呢!鱼在哪儿呢,你带我去瞅瞅。”
陈康双眼一顿,焦急的催促道:“还瞅啥呀,别等会儿被别人发现抢先弄走了。姐夫,你赶紧回去把鱼竿拿来。”
“那行,我这就回去拿,你把鱼看好了。”杨先武叮嘱了一句,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丫子就急匆匆地往家跑。
村民们看到杨先武突然往家跑,纷纷好奇地调侃起来。
“先武啊,你是尿急了吗?跑这么快。”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扯着嗓子喊道,脸上挂着调侃的笑容。
“摸鱼的好时候,往家里跑啥呢?”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也跟着打趣。
他手里还拿着刚摸上来的小鱼,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杨先武也不搭话,只是随便笑了笑,便脚下生风,迅速地越过众人,一路小跑着回家去了。
没过一会儿,杨先武就扛着一根竹竿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这竹竿看上去粗糙简陋,头尾一般粗细,没有丝毫的修饰。
鱼线是最粗的那种,仿佛是用来捆绑重物的粗绳。
鱼钩足有一寸多长,弯弯的,上面还带着些许锈迹。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追求精致钓具的资深钓鱼爱好者来说,这鱼竿简直就是个粗制滥造的笑话,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
可对此时心急如焚的陈康来说,却正合适得不能再合适了。
毕竟是十几斤的大黑鱼,又身处满是水草的河里。
要是普通的细竹竿,还真不一定能承受得住黑鱼的挣扎和拉扯。
“哎哟!先武,你咋扛了根烧火棍出来啦?”
村民们远远地看到杨先武扛着根棍子小跑过来,纷纷好奇地大声询问,声音中充满了疑惑和调侃。
杨小军可不乐意听到别人这么说他心爱的鱼竿,仰着下巴,气鼓鼓地反驳道:“这可不是烧火棍,这是钓鱼竿!”
这可是他亲手制作的,怎么能容忍别人如此贬低和嘲笑。
“哈哈哈……这是钓鱼竿啊?做得还挺别致。”一个身材矮胖的村民大笑着,笑得肚子都一颤一颤的。
“哎,不是,先武啊,你急急忙忙跑回去,扛根钓鱼竿来干啥?”
“就是啊,大家都在摸鱼,你咋想一出是一出呢,那河里全是水草,咋钓啊?”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三个孩子也满心疑惑,刚好这边的鱼摸完了,便连忙凑了过去。
“爸爸,你要钓鱼吗?”杨小强眨巴着天真无邪的眼睛,好奇地问道。
杨先武看了那些村民一眼,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满满的不解,但他也不急于解释,只是笑着对三个孩子说:“是你们舅舅要钓。”
“舅舅?”三个孩子一听,立刻来了兴致,眼睛放光,兴奋地纷纷跟着杨先武朝陈康那边跑去。
其他村民也是疑惑不已,一边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一边连忙跟了上去,都想看看在这大家都热火朝天摸鱼的时候,杨先武突然扛根鱼竿来到底要做什么。
陈康刚找好了几条小鱼做鱼饵,姐夫就扛着鱼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