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木板之间的相互连接就不用铁钉了,而是用木钉,在木板的侧面钻上眼,然后把稍粗的木棍砸进去,另一块木板也一样打上孔,这个木棍就是用来相互连接的。
这个工序就比较复杂,因为要用到尺子和墨绳,这样才能保证打的孔在同一条线上,而且两块木板之间的相互嵌合足够牢固严密。
中间缝隙为了防水,在往一起砸的时候,就已经垫上了沾满熬煮好的桃胶的烂麻绳,这样才能避免连接处漏水。
为了稳固性,横向的两块木板交界处不是平平的拼到一起,而是用l和倒l这样的方式连接的,这样才能更牢固,更能抗风浪。
船底就这么钉到了一起,然后就在船底之上加龙骨,龙骨是用的桑木,韧性比较好,可以抗挤压抗变形,不过这时候就不用木钉了,而是用的大铁钉,从下面反方向钉到龙骨里面。
龙骨安装好就是两侧船身,原本白风想做一体式的,但这么长的船,压根就没办法把木材弯曲到足够的程度,于是只好一块块的拼起来。
大体的船身组装好后,就要对细节进行打磨,前面挡浪板要加上,免得一个浪头水就全部进船舱了。
船身里又加了些肋骨,来让船更加的牢固,用时一个多月,白风部十几米长,最宽处近三米的大船就做好了。
动力就是用船桨,一排船桨,完全可以和逆流抗衡了吧,白风估计着,坐满三十个人是完全没问题的,只不过想要有活动空间和休息区域的话,人数就得减少一些。
白风做船蓬和船帆的计划还得靠后,等船下水了,要是不沉,那再加装这些东西也不迟。
要是沉了,白风部就只能乖乖的做小尺寸的船,把工艺练好再说。
大船的这次下水才说是真正的万众瞩目,在建造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发现了不同之处了,要是这大船没能浮起来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把大船从部族运到大河还是比较吃力的,哪怕船下面铺着很多地方木棍减阻,把这大家伙拉到大河边也累的众人大喘粗气。
这次上船的是已经在小船上练好的十几个族人,配用的是长柄船桨。
他们十几个人站在船上,下面的族人就用尽全身力气把船推下水,啪叽一声,船和大河彻底融合上了。
大船在水中摇晃了几下后就稳稳的停下了,众人都在高声欢呼,这一次却只有白风几人没有发出声音来,一个个捏紧双手,因为他们知道,入水不沉这才是第一步,不渗水才是关键。
这还得花好一会的时间去验证,要是和去华府的船一样快,那白风他们还造个毛线船,不如砍根竹子学学一竹渡江。
那些已经有了配合的族人,哪怕是这条大船,也很快的就掌握了技巧,让它基本上稳稳的停在一个地方,不再向下游去。
他们就这么站在岸边,一直等着时间过了很久,白风再询问他们时,他们说船舱很干,没有发现任何漏水的地方,白风几人这才敢长出一口气,然后大声高呼庆祝。
既然大船已经造成功了,那它上面的其他设施也可以尝试着去做了,比如船蓬,里面可以避雨,也可以存放一些生活物资,免得被雨打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