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时日,必成王通的得力臂助。
……
在夺回了肤施城后,王通的荡寇将军府,也由高奴城迁来了肤施城。
接下来,便在肤施城的太守府中开始理政。
郡内的政务其实也不多。
主要是人口太少。
在清除郡内的胡人之后,王通又救出了六万多名汉人俘虏,以及数万有坞堡自保的汉人,加上之前在高奴地区救出的汉人。王通现在治下的汉人百姓总计有23万人。
就这点人口,还没有后世某个年代在龙华的某家工厂的员工多。
在管理上没有任何问题。
连县令、衙役都省了。
直接全部采用屯田中的……“军屯”模式,也就是军事化管理。平时务农,在休息时间安排军训。
与此同时,王通又从奴隶青壮中征兵,将总兵力扩充到三万五千人。
接下来,就是每天抓紧时间练兵,为下一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
……
时近年关,位于关中的长安城中,却没有半点要过年的喜庆之气。
百姓苦不堪言!
倒毙的尸体随处可见。街上往来的百姓,也尽皆面有菜色,目光呆滞,行尸走肉,恍若待死之人,
然而,董卓的府上,却热闹非凡。
这厮又给自己升官了!
之前是“相国”,现在是“太师兼相国”。
相国这个职位,比丞相的官职高很多。这个官职始于春秋时代,本名相邦,后来又改称相国。是“代天子理政”的职位,相当于……摄政王。
到了战国后期,国君为了集权于自己手中,取消相国而改用丞相。刘邦建立汉朝后,为防丞相一人专权,又分设“左丞相”和右丞相。到了汉景帝时期,又废除丞相而将权力分散给“三公九卿”。
此前董卓自称相国,便是将所有军政大权抓在一人手中,代替天子理政。
而现在,又加了个“太师”职位。太师是帝王之师,是朝廷中最高也最尊贵的职位,可以剑履上朝,参拜不名,连皇帝见了他都要对他执弟子礼。
……
装模做样的接完圣旨,董卓大宴宾客,与群臣同庆。
酒宴之间,群臣道贺,频频敬酒,阿谀奉承之词不绝于耳,马屁声声,直接将董胖胖拍成了千古名臣。
恰在此时,又有管家来报:“荡寇将军王通,从上郡传来捷报!”
董卓闻言,赶紧让人呈上。
看了一眼,便眉开眼笑。随手递给司徒王允,对王允说道:“子师,汝代吾念之!”
王允接过捷报,大声念道:
“籍陛下洪福,相国天威,臣王通幸不辱命。先破胡寇于高奴,歼敌三万,剿杀食人族羯胡十五万人。
再北上肤施,破敌五万,夺龟兹城以拒北胡,居肤施城而理民政。复汉家先祖发祥之地,洗黄帝寝陵腥膻之味。
上郡已定,微臣暂代太守之职,盼太师另择贤良,前来上郡守疆牧民……”
王允将捷报念完,众人纷纷赞不绝口。
董卓更是放声大笑:“穿之此份捷报,真是来得及时。吾今得天子封为太师,又收到穿之捷报,堪称喜上加喜。”
酒桌之上,李儒与牛辅对视了一眼。
随后,李儒便上前进言道:“启禀太师,王将军在捷报中请太师另派太守,依下官看来,大可不必。王将军有勇有谋,又立新功,可让王将军以荡寇将军之职兼领上郡太守。
有王将军驻守上郡,必可拒胡人于长城之外,保上郡平安。”
董卓闻言,眉头微皱。
他本有意将王通调回身边,甚至已暗中命人寻访管辂,欲为王通逆天改命,再收为义子。如今李儒却建议让王通驻守上郡,这让他心中颇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