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济世安康
这陈掌柜果然是个识货的!
齐征心里有了底,脸上却依旧平静,一番话说得陈掌柜心悦诚服,又敬又佩,不但那五百两银子变相捐了,还额外搭上一百石粮食。
目的达到,齐征也不多留,婉拒了陈掌柜的盛情款待,起轿返回县衙。
轿子里,齐征闭目养神,左手却下意识地摩挲着那支冰冷的判官笔。
事情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
蕴含“神意”的书法,在这个刚刚经历大劫、人心惶惶的平江县,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
接下来几日,齐征伤势稍有好转,便让人抬着,继续拜访城中几家在动乱中损失相对较小、且有一定声望和实力的商户。
回春堂药铺的老掌柜,为人谨慎,原本对县衙能否挺过这次难关持观望态度。
齐征送上“妙手回春,济世安康”八字,老掌柜捧着字卷,只觉一股温和的生气扑面而来,连日来的心悸气短都缓解了不少。
他当即拍板,不仅全力配合县衙救治伤员,稳定药价,还主动捐赠了一大批急需的伤药和药材。
锦绣阁绸缎庄的徐老板,是个精明的妇人,丈夫在动乱中受了惊吓,一直卧病在床,生意也一落千丈。
齐征赠予“锦绣前程,日进斗金”,这八个字笔走龙蛇,隐隐透着一股锐意进取的富贵气。
徐老板反复看了几遍,只觉得胸中郁气一扫而空,对未来重新充满了信心。
她感激涕零,当场表示愿意拿出一百匹上好的布料,供县衙调配使用,无论是给衙役做新衣,还是给难民做铺盖,悉听尊便。
一时间,平江县令齐征,重伤之下,亲笔挥毫,为城中商户题字祈福的消息不胫而走。
那些得到赠字的商户,无不将字画高悬于店铺最显眼处。说来也怪,挂上字画后,店铺里似乎真的多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祥和气场。
伙计们干活更有劲了,顾客也渐渐多了起来,就连一些原本打算离开平江的行商,见到这番景象,也犹豫着留了下来。
没得到赠字的其他商户和乡绅,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眼看着别人家得了县尊墨宝,似乎生意都顺遂了不少,谁不眼红?谁不想要一份这样的“好运”?
开始有人旁敲侧击,想向县衙求字。甚至有人直接带着重金找到柳如是,指名道姓想要齐大人的墨宝,无论写什么,只要是亲笔就行,价钱好商量。
柳如是自然不敢答应,将事情回报给齐征。
齐征听了,只是笑了笑。
时机还不到。
现在直接卖字,一来吃相难看,二来也容易让这刚刚建立起来的“神效”变得廉价。
他需要一个更好的契机,一个能将这些字画的价值最大化,并且名正言顺地将钱收归县衙公用的方法。
同时,他也利用这段时间,继续研究那段“笔法精要”,并尝试着练习左手书法。
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精神的极大消耗,但也让他对那股盘踞右臂的死气,多了一丝微弱的掌控力。
死气蔓延的速度虽然依旧缓慢,但确实被遏制住了。
而那支判官笔,自从那日吸收了庞大信息流之后,就再无异动。
笔杆上的星图依旧黯淡,齐征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再次激发。
仿佛之前的种种神异,都只是昙花一现。
这让他有些不安。这支笔的来历和作用,始终是个谜。
那个所谓的“炼魂录”,他也只记住了名字,具体内容如同镜花水月,一闪而逝。
另一边,柳如是按照齐征的吩咐,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各项事务。
查抄钱有德家产,收获颇丰,金银细软、田契地契加起来,足够支撑县衙短期内的开销和抚恤发放。
城外的难民营也初步建立起来,以工代赈的政策效果显著。
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清理废墟、修缮房屋、加固城防的工作中,虽然效率不高,但至少让整个县城重新运转起来,也给了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最让齐征欣慰的是,李白并未离去。
这位青莲剑仙似乎对平江县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日除了饮酒,便是帮着县衙弹压一些宵小之徒,偶尔还会指点亲卫们几手剑法,无形中也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日,李白又拎着酒葫芦来找齐征。
“齐老弟,你这手字现在可是洛阳纸贵啊。”李白看着齐征床边晾着的几幅新写的字,啧啧称奇,“外面都传疯了,说你这字能镇宅、能旺财、能保平安。好几家大户托我来说情,想求一幅呢。”
齐征正在调息,闻言睁开眼,苦笑道:“李大哥就别取笑我了。若非情势所逼,我岂会行此沽名钓誉之举。”
“沽名钓誉?我看未必。”李白摇摇头,眼神带着几分深意,“我观你这字,确有神异。并非妖术,倒像是……引动了某种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与书写者的意念相合,故而能影响人心,趋吉避凶。这等手段,可不是寻常书生能有的。”
齐征心中一动。浩然之气?意念相合?难道这才是那“笔法精要”的真谛?而判官笔的作用,只是一个引子或者放大器?
“不说这个了。”齐征岔开话题,“城中重建,最缺的是什么?”
“缺钱,缺人,缺材料。”李白想也不想就答道,“钱嘛,你抄了钱有德的家,暂时够用。人,你搞了个以工代赈,也算解决了部分。最麻烦的是材料,尤其是木材和石料。县城内外能用的,都被征调得差不多了,要去远处采伐运输,耗时耗力,花费巨大。”
齐征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材料,重建工作就无法大规模展开。
“我记得,钱有德的家产里,似乎有一片城西的荒山地契?”齐征忽然问道。
柳如是之前整理卷宗时跟他提过一嘴,那片荒山据说石头多,树木稀疏,没什么价值,钱有德当年也是被人抵债得来的,一直闲置着。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李白回忆了一下,“那地方我去过,鸟不拉屎,全是石头疙瘩,连采石都没人去,嫌路不好走,石头质地也一般。”
“路不好走,可以修。石头质地一般,盖民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