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兼看着璃月,总觉得这婢女的心还没向着主子,主子面前还敢有小脾气。
楚珩钰好笑,觉得杨兼服软太快,以后指不定哥哥被妹妹拿捏。
吃完之后,璃月收拾碗筷去河道边,刚好不小心落了筷子,有人帮她捡起来,转身,看着捡起筷子的人,道一声:“多谢。”
刘明善将筷子放于她的碗筷之上,道:“我也去河边,一起。”继而负手走在了前头。
如此风尘仆仆,还讲究仪态,这便是读书人的奇怪之处。
璃月便就跟着一道了,一个河道,石阶之上最多蹲两个人,两人一人一边便就蹲满了,刘善明洗了洗手,寻了话头,道:“璃月姑娘倒是少见的心性坚硬之人。”
璃月不知道这人接近她的来意,道:“刘公子有话直说。”
一般人会回:公子这话怎么说?而眼前人叫他有话直说,倒是叫他不好拐弯抹角了。直言:“家兄说你是难得的好姑娘,叫我与你亲近,我实也是木讷之人,知晓你是好姑娘,却不知一路如何亲近,想来,一路璃月姑娘也看出来了。”
“”她一路都没看他,怎么看出来,直接道:“刘公子不必为难自己,人家说好,又不是你自己觉得好是不是?”说着碗筷都洗差不多了。
刘明善觉得这话有理,却也能知晓,这丫鬟没有那种心思,打算回去与长兄说理去,起身拱手:“姑娘说的是,在下受教。”
然后走了。
璃月觉得,要是一辈子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处,她是不愿意的,一身的规矩。
隔天,继续赶路,中午,到了一处没有城楼的集市,这集市不大,东西不少,因着大家拿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多是豆角,茄子,萝卜,白菜,都是贱卖价,一文钱可以有好几斤,昨天璃月还以为赚了,还以为是人家热情好客,没想到人家是真吃不完,这菜贱卖成这样,那幽州这地得多富有。
他们锁链声声的看热闹,人家也看他们的热闹。
今日刘大善人请吃素包,大家才绕道进了集市。
到了一处包子铺,问了包子怎么卖,他们人多,素包不够,有人便去面摊子问多少钱一碗,三文钱一碗,和每人两个素包子价格差不离,一行人又围着大善人讨吃面,本来五个馒头一两银子,今日进镇子,还可以吃面,大家一起吃也花不了一两,反而省钱,便又应下。
一个面摊子,看到这么多人赶紧叫媳妇儿来帮忙。
刘善人付了钱,去下馆子,陈家人也去下馆子。
楚珩钰不在施善之列,几人拉着又去了别处,不大的地方,东走到西,两盏茶,只有一家下馆子,别的有饺子摊子。
璃月想吃饺子,便就在此摊子落了脚。
楚珩钰下了板车,松快松快,店家问:“饺子来几斤?”
几人还是第一次听到问几斤的,璃月看了看三个人,便道:“一斤?”
那老伯说着方言:“你三个人一斤哪够,来三斤的,吃不完算我的。”说着就去下锅去了。
璃月:“”这儿做生意的咋与京城不一样。问:“算他的什么意思?吃不完可以不给钱吗?”
杨兼道:“大不了多吃一点。”
楚珩钰看了看路边的小摊子,若是以往,绝迹不会来这样的地方,看了看自己,比他们的桌子并不干净多少,便就罢了。
三斤饺子等了没多久,端上桌的时候满满的三大盘,璃月瞪大眼睛,她问:“这儿的人都这样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