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河子,机修段。
锻造车间里,杨骏看着老师傅把一根拧成麻花的方钢打进了烧红的钢锭里。
然后,用钳子夹着14公斤钢锭放到了锻锤上。
“嘣!”“蹦!”“蹦!”“···”
几千斤的锻锤砸在烧红的钢锭上,将圆柱形钢锭砸的变形,最后成了一把刀的粗坯。看着挺像日本短刀的模样。实际上是杨骏在现代找的金枪鱼刀的图样,说是日本刀型也不算错。
冷却后,用笔在粗坯上划出轮廓,用角磨机给切割成型。
接着,用砂轮打磨开刃,再烧红后放进淬火油中冷却淬火。
紧接着,再放进酸液里酸洗,去掉表面的杂质。
最后再给刀柄钻出三个孔,放上柞木的握把,将铜制的销子插进三个孔里砸扁固定。
一把崭新的猎刀就做好了。
“这钢可是稀罕钢~”钳工老金好奇的问杨骏“那些轴承是啥机器上用的啊?光是听碰撞的声音,就知道是好材料。”
“拖拉机上用的~”杨骏随口说道。
那是现代的高碳铬合金轴承钢,杨骏从卡车的修理厂里弄来的。
打造出来的猎刀削铁如泥那是基操,还得保证高强度和韧性。
“拿着!”杨骏把刀扔给了孔林聪。
“谢谢哥!”孔林聪拿着刀,爱不释手的把玩着。
这刀杨骏让老金一口气打造了三把,作为他们三个的标配。
“这刀,可比什么手插子好用多了。”
“专门用来分割鱼肉的!”杨骏告诉两人“开江后就到了打素货的时候了,到时候咱们就得下江里捕鱼。这刀就用来给鱼开膛破肚。
东北的春天来的很慢。
明明白天都有个十几度了,可厚厚的积雪始终化不完。
山里的雪壳子也没有冬天瓷实了,一脚踩下去能陷入好深,拔都拔不出来。
无聊之下,杨骏又回到了现代。
g3014奎阿高速上,杨骏开着自己的奔驰大g朝着鸟市的方向前进。
“我说了,没什么好玩的啊~”
“都是滤镜嘛~”
一个女作家的散文集改编的八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再次带火了北疆的旅游。苟宁宁被剧情里的风景所吸引,吵着让杨骏带她来玩儿。
从那棵被雷劈形成的“巴太树”开始打卡,沿着剧情里转场的路线一直到了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夏牧场。
盛行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在阿勒泰山的西侧形成的降水,让夏牧场的牧草茁壮的生长,进而给牧民们的牛羊提供充足的食物。
所有人和动物都在抓紧这个时间,给自己增加生存的本钱。
夏季增加的脂肪越多,冬天就越容易过冬。
外人看到的牧场那些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的生活,其实非常短暂。
阿勒泰地区的牧民们,一年四季都在转场。哪怕冬天有了温暖的定居点,可草料不会走啊。
用钱买牧草,成本太大了。
至于说,那些女游客们想要看到的鲜衣怒马少年郎一样的“巴太”们?
的确是有,不过你来这里见到的更多的是“阿要”。
就算有巴太,在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氛围下,将来也会变成“阿要”。
“阿要”再进化一下,就成了冬天喝醉酒冻死在路边的“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