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点燃了他身上最后一丝理智。
此时已不再是林栀的主场了,她只能双手环住他的脖颈,任凭他为所欲为,不断索取。
"媳妇儿,叫老公。"他含着她耳垂诱哄。
"老公"这声轻唤像蜜糖般化在唇齿间。
"今天让我来伺候你"他在她耳畔呢喃,滚烫的唇舌开始攻城掠地。
罗帷轻摇,春色满榻。
娇躯婉转承恩露,
檀郎殷勤解罗裳。
更漏渐残情未已,
惟愿白首不相忘。
翌日清晨,顾征就蹬着自行车往公社粮站赶去。通往粮站的土路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或挑着扁担,或拉着板车,上面堆着装满粮食的麻袋往粮站赶去,这些大概是夏收后交完公粮的余粮,赶着去粮站换些现钱。
余粮是指农民在完成国家公粮(农业税)任务后,剩余可供自己支配的粮食。不过在特定历史时期,国家还会对余粮进行收购,这部分被收购的余粮也称为 “购粮”。
顾征骑着自行车一路疾驰而过,吸足了眼球,在这个连缝纫机都算稀罕物的年代,一辆自行车简直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整个公社数得上的人家不过三五户有自行车,还都是些公社干部。
车轮卷起的尘土尚未散去,关于这辆自行车的话题已经在赶路人中传开了。
粮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顾征把自行车往墙边一靠,站在了队伍末尾。前面的人大多只买十斤、二十斤,轮到顾征时,他开口道:"同志,你好,我要100斤大米,100斤小麦。"直接就震惊了全场。
粮站工作人员忍不住抬头问道:“小伙子,买这么多吃得完吗?”
顾征露出农民特有的憨厚笑容:"不瞒您说,我看咱们公社的粮食品质特别好,颗粒饱满,煮饭喷香。这不,想买些去孝敬岳父岳母,让他们也尝尝鲜。"说着,他不动声色地从袖口滑出一包香烟,悄悄递了过去。
粮库里因为交粮时的各种问题,会出现粮食品质参差不齐,购买返销粮时就得靠运气了,但有些门道的老把式都明白,关键还得看"人为"。懂的都懂。
听到人夸张自家公社的大米,又是个孝顺的,他也有个闺女,要是将来也能遇上个这么孝顺的姑爷,那可真就是是祖坟冒青烟了。于是笑眯眯的接过香烟,工作起来就格外的认真了,称粮时那秤杆翘得格外高,秤砣都快滑到秤尾去了。
如此,顾征在众人灼热的目光中,将两大麻袋粮食稳稳当当地绑在自行车后座。他长腿一跨,绝尘而去。
在粮站卖粮食的人群里恰好有几个江安大队的妇人。不到晌午,"顾家老幺大手笔买粮"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妇人们咂着嘴比划:"那麻袋鼓得跟小山似的,少说也得百十来斤!"唾沫星子直飞。
“娘嘞,这得花多少钱啊!”
“谁不知道顾家老幺娶了个好吃懒做的知青媳妇。"王婶子撇撇嘴,意味深长地压低声音,“听说还能搞来大铁牛呢,可不得当菩萨供着?”
"可别再说人家林知青好吃懒做了!也不怕烂嘴巴!这回要不是小林知青借来的那些铁家伙,咱们大队的麦子能收得那么快?!估计都得泡了水不可!”说着翻了王婶子一个白眼:“你们是没见着,那机器轰隆隆开过去,那麦秆子就跟见了阎王爷似的,刷刷地往下倒!我家要有个这么厉害的儿媳妇,我也天天给她舀大米白面吃!当菩萨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