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舒当然察觉到了她的视线,那得意的模样,不知道又在脑补什么,戏多的一个人都可以搭台子了。
自从上次王美静不分青红皂白质问她女儿后,她再也没把这人放在眼里。
翌日,天刚亮,各房的灯陆陆续续地亮起来。
陆瑾台打开房门,到了厨房把炉子出风口打开,倒了热水洗漱后,就开始做早饭。
赵锦舒穿戴好,打开女儿的房门,见两个小家伙窝在枕头里,小脸红扑扑的,她摸了摸他们的被窝,挺暖和的。
包产到户后,她爹娘一早就考虑到她将来可能要进城,居家过日子,棉被少不了。
一下子种了三亩棉花,给她做了整整八床棉被。
陆瑾台接他们娘三个时,自然拿不了那么多行李,棉被全都邮寄的,单邮费就用了一大笔钱。
她当时不愿要这么多棉被,她娘坚持,还说听她的准没错。
后来想想,她娘也是早有预料。
要不然,现在两个孩子哪里来的新棉被盖?
就是买,现在棉花也不是那么好买的。
满满的都是外婆的爱。
想到孩子外婆,晚上回来得给他们写封信。
村里没有电话,一时半会联系不了,只能通过书信联系。
也不知道给他们寄的鞋子到了没有。
好在,她爹娘还年轻,身子一直健朗,她重生前,八九十岁的娘还给她打电话告状,说她哥她弟把他们管得太严了,不让他们打麻将。
吃了早饭,几房人,大人孩子换好衣服,就出门了。
他们二房只有一辆自行车,公公婆婆就让两个孩子分别坐他们的自行车。
一行人骑着自行车,向军区大院行去,远远看去还挺壮观。
不过,这时候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这情形也很常见。
到了军区大院门口,登记过后,一群人推着自行车,走了进去。
他们到的时候,陆二伯一家子已经到了。
陆二伯陆怀兴有一儿一女,都已结婚。
陆大伯陆怀章现在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也结婚了。
她公公是陆家老三,孩子多,家里人口也最多。
大伯母看着这么一大群人进来,脸上不自觉就柔和下来,她目光先是落在陆瑾台身上。
后又看向他身边的赵锦舒以及旁边的两个孩子。
陆怀远看向大嫂,打量她一眼,放下心来:“大嫂的气色看着比前几天又好了不少。”
大伯母郑英华微笑道:“这段时间轻松了不少,你们也别太紧张了,没什么事。”
她看一群人进来就老老实实地站着,向一群孩子招招手:“都来大奶奶这里坐。”
陆瑞、陆泽看一眼爸爸妈妈。
赵锦舒微笑道:“那是你们大奶奶,过去吧。”
陆瑞、陆泽迟疑一下,就笑着走了过去。
大房的陆辉、陆翔以及三房的陆凯飞、陆曼婷站在那里没动,虽然他们胆子都挺大,平时天不怕地不怕,可每次到了大爷爷大奶奶面前,瞬间就成了鹌鹑。
陆大伯母看着面前两个孩子,温声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陆泽脆生生地说道:“大奶奶,我们是陆瑾台和赵锦舒家的孩子,我叫陆泽,过了年就六岁了。”
陆瑞看了看哥哥,又看了看大奶奶,向前走一步道:“大奶奶,我是陆瑞,我快,快四岁了。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他是我哥哥。”
说着指了指陆泽。
陆泽瞪她,什么爸爸妈妈的孩子,她应该说爸爸妈妈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