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赵山手持半截长枪,抵达村口。
用手中的半截枪,用力的敲响了村里的大钟。
三声钟响,千余青壮纷纷赶到村口。
看着这些青壮一个个精气神都十分饱满,体魄也颇为雄壮。
赵山忍不住点了点头。
昨日想了一夜。
黄殊酒后之言振聋发聩。
骨头软,自然有人欺压你。
如果天下数万万百姓全都是硬骨头,害怕的就不是他们这些百姓了。
赵家村过得也很苦。
早年参军的大多都回不来,回来的,功劳也没有捞到多少。
一问,杀敌没少,功却落在了别人的头上。
俗话说人老成精,他活这么大岁数。
若非是靠山吃山,他们其中有一多半人会被饿死。
黄巾贼是贼,他保不齐一包耗子药把他们都药死。
但黄巾军是军的话
“见过里尹,不知道为何唤我们前来?”
思绪百转间,青年们纷纷开口,不解的看向里尹赵山。
这口钟,是为了方便抵御外敌而设。
由于真定接近幽州,一些过境的胡人时常劫掠,故而养成了北境百姓彪悍的风情。
“昨夜,老夫家里来了一个客人。”
“你们一直守在村里,能救得了一个村子,却救不了天下成千上万的村子。”
“若是你们有意投军,老夫可帮你们说道说道。”
赵山拄着木棍,身形佝偻的看向众人。
“投军?”
“不投!”
“投军然后欺负百姓吗?”
“还是拼了命的杀敌除寇,为他人做嫁衣,最后埋骨他乡。”
一听到投军,这些青年没一个露出向往,反而是一个个反唇相讥。
朝廷官府这些年的做派,早就失了民心,断了民望。
要投军的话,当初黄巾起义朝廷募兵时,他们就投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砰——
木棍重重杵在地上,众人立刻闭上嘴巴。
“此番前来募兵的,是黄巾军。”
赵山双手拄着木棍,朗声道。
这一句话,让众人更加疑惑。
黄巾军的名声就比大汉官军好到哪了?
好像也没好到哪去。
很多人都是抱着狗咬狗去看的。
至于赵家村的青壮们,他们并没有真的见到过,所以也没办法去说什么。
旋即,里尹赵山将黄殊昨夜酒后的话,和这些青年们说了一番,顿时让众人热血不已。
“里尹,此人当真有如此抱负?”
人群中一名青年心潮澎湃的问道。
“小风啊。”
“你认为,老夫会骗你们这些娃子不成?”
赵山的目光移向那名青年,忍不住笑道。
“山伯德高望重,自是不会骗我们。”
“若真如此,赵风愿意投军。”
赵风拱了拱手,朗声说道。
“山伯都如此说了,我自然也是愿意的。”
“对,若是与官军一样作恶,大不了就跑回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都是村里的热血青年。
“无量天尊。”
“尔等之言,贫道刚刚听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