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孙绿萼的成长经历,李莫愁和小龙女都很清楚,也很同情这个温婉善良的少女。
而公孙绿萼也是心地善良,颇识大体,以小妹自居,不争不抢,很快便和李莫愁、小龙女相处到了一块。
小龙女性子沉静,温润如水,平常不喜欢管事。
李莫愁有了孩子之后,完全激发了母性光辉,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总是努力去做一些善事,想要为孩子积累功德。
这样的三个女人在一起,再加上顾阳的居中调和,家中的生活也算是融洽。
之后的两年,随着大批具备数理化知识的行知书院的学子完成学业,进入各大工坊和各处军营效力,华山派和复北军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两年后,华阴兵工厂的技术越发成熟,生产出了第一批成熟的手摇式多管机枪和栓动步枪,并开始装备军队,复北军也朝着黄河以北进军,逐渐收复失地。
曾经横扫中原、一往无前的蒙古铁蹄,在机枪和栓动步枪的扫射下,一败涂地。
之后,复北军凭借火器之利,稳步向北推进,逐步将蒙古人赶回草原。
面对复北军越来越多的火器部队,蒙古大军也只能一退再退,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想要偷师学艺,却都以失败告终。
为了加快战争进程,顾阳也亲临前线,凭借着已经当时无敌的武功,配合各种火枪、火炮一路向北平推。
前后仅用一年时间,蒙古大军就被逼得退回到了草原之上,复北军也彻底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地盘面积都超过了此时的南宋朝廷。
南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临安府皇宫大殿之中。
大宋皇帝赵昀坐在皇位之上,看了一眼下方的文武群臣,又伸手拍了拍坐下的龙椅,长叹一口气,缓缓开口:“众位爱卿,朕刚刚收到北方传来的战报,复北军已经夺回幽云十六州,将蒙古鞑子赶回了草原。”
下方文武群臣闻言,尽皆哗然,顿时小声议论起来。
“陛下,复北军收复失地,战功卓着,臣以为当重赏复北军所有将校。”
“陛下,臣以为当今之际,应当迁都汴梁。”
“陛下,臣以为……”
等那几个臣子说完,大殿之中久久无语,赵昀沉默片刻,才开口道:“诸位爱卿,朕自继位以来,虽夙兴夜寐,勤于政事,却不能力挽狂澜,以至于江山沦陷,百姓遭难。每每思及此处,朕愧对祖宗,愧对天下万民。
而今,复北军收复失地,甚至夺回了被外族侵占三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与那位复北军大将军相比,朕自愧不如。故而,朕有意退位让贤,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大殿之上,落针可闻。
但片刻之后,以贾似道为首的一众权臣纷纷开口:“陛下圣明!陛下此举,堪比古之尧舜禹,实乃圣贤之举!”
虽然早就做好了退位让贤的准备,可看着下方那些迫不及待改朝换代的文武官员,赵昀还是感觉到一阵心寒。
不过,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如今这个处境,早一些退位让贤,说不定还能落个善终,可以继续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如果继续眷恋皇位,等到那复北军打过来,恐怕能不能保全性命都是问题。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赵昀忽然有种浑身轻松的感觉,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随后,赵昀立刻派遣使者前去与顾阳商议禅让之事。
顾阳得知消息之后,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位皇帝陛下还挺识趣儿。
原本,顾阳是准备好好培养自己的几个儿子,将来让儿子去做皇帝,他带着自己的三个夫人,安心享福就行了。
可如今孩子们都还小,既然大宋皇帝已经准备让位,顾阳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不久之后,顾阳亲率三千装备了新式栓动步枪的骑兵,直奔临安府,经过一番三辞三让的礼节流程,顾阳也接受了皇位。
退后,荆襄一带的兵马立刻归降,川蜀与云贵一带也相继归附。极少部分想要争夺江山的赵家成员,以及个别想要为大宋尽忠的地方官员,也没有翻起什么浪花。
1251年秋,顾阳再次建国称帝,国号为“乾”,年号“元武”,定都金陵,并将洛阳、长安、燕京三座城池设置为陪都。
之后两年间,顾阳下令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役,整编全国兵马,裁撤老弱,精兵简政,逐步普及热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