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下山之前,穆人清又用了两天时间,重点给顾阳和袁承志讲了一些江湖规矩,普及了一些江湖常识和禁忌,罗列了一遍江湖上的正邪门派、帮派,各门派的武功路数等等。
讲完这些,穆人清又重点叮嘱顾阳道:“顾阳,你行事稳重谨慎,我还是很放心的。只是,你这体魄异于常人,等混元功大成之后,更加血气方刚。少年戒之在色,你更需加倍小心。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是在这方面失了足,最后落得身败名裂,你可要牢记在心。”
“弟子谨记在心。”
木桑道长走后的第三天,穆人清也下山而去。留下顾阳与袁承志、哑仆三人在华山。峰顶之上人本就少,一下子又走了两位长辈,多少显得有些冷清。
好在三人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各自练功习武。
如此又过了五天,这一日清晨,顾阳正迎着东方的第一缕朝阳修炼混元功,忽觉内息游走全身经脉,畅通无比,圆融如意,浑身暖融融的,像是泡在了温泉里,极为舒适。
顾阳当即停下混元掌,面朝朝阳,盘膝而坐,将体内内息接连搬运九个大周天,顿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像是脱胎换骨一般。
搬运气息完毕,顾阳大喜过望,当即一跃而起,使出了一招“攀云乘龙”,直接来到了身旁一株四五丈高的大松树上,对着远处的山谷一声长啸。
伴随着一口浊气吐出,顾阳只觉通体舒泰,一个翻身,便稳稳的落在了地上。
不多时,袁承志率先跑了过来,开口询问:“师弟,你的混元功是不是已经大成了?”
顾阳微笑点头:“不错,师兄可要加把劲了。”
“恭喜恭喜,师弟入门仅三年,就比我这入门十年的快了一步,师兄甘拜下风了。”
说罢,袁承志又有些失落:“若是师弟走了,这峰顶上就只剩我和哑叔了。”
顾阳哈哈一笑:“我也不着急走,这几日准备先去山下熟悉熟悉情况,过几天再走。”
顾阳当然不会直接离开,这华山之中还有一场机缘,总要好好找一找。
不多时,两人回到石屋,袁承志立刻给哑仆打了个手势,告诉他顾阳已经将混元功练到大成的消息。
哑仆也是十分高兴,当即打手势告诉两人,他要出去打一头鹿,给顾阳庆祝庆祝。
中午,哑仆做了烤鹿肉,顾阳和袁承志都吃的十分尽兴。
随后,哑仆又将顾阳的行囊收拾好,让他可以随时下山。
这两三年来,顾阳一直待着华山峰顶,与哑仆、袁承志、穆人清、木桑道长几人为伴,从未下过山,甚至都没有好好看过这华山群山。
当天下午,顾阳跟哑仆和袁承志打了个招呼,便先带着行囊下山而去,准备采买一些用品。
哑仆准备的行囊中,有两套换洗的衣物,一双靴子,一些干粮,二十两白银,以及一些铜钱。
由于顾阳暂时并不准备离开,只将那白银、铜钱带在身上,又背起了师父送给自己那把剑,便下山而去。
混元功大成之后,顾阳的轻功水平也是水涨船高。原本崎岖难行的陡峭山坡,顾阳也是一跃三五丈,飞掠而下。
下了山之后,顾阳先向北而行,一路来到华山附近的华阴县,开始购买各种所需的物资。
先是来到一家售卖琴棋字画的店铺,购买了三套棋子,又去了城里唯一的一家铁匠铺,购买了几把匕首,几十把飞刀等兵器,还买了一些大铁钉,以及几根绳索。
随后,顾阳又在城里买了不少饭菜烧饼,都装进了那储物空间之中。
顾阳之前曾经实验过,将热腾腾的饭菜存进储物空间之内,隔几天再取出来,仍旧保持着原来的温度。顾阳还曾将一根点燃的火把存放进去,火把进入储物空间之后,原本的火焰也处于静止状态,等取出来后,还能继续燃烧。
也就是说,那储物空间之内,应该是处于时间静止状态。
因此,顾阳也便储备了一些食物和饮水,还有一些食盐、调料等,以备不时之需。
将这些东西都买好之后,顾阳又在城里逛了逛,傍晚时分去了城里最热闹的一家酒楼,要了两个小菜一壶酒,一边吃着,一边听酒楼里的人议论。
这两年,大明的江山越发动荡,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的起义愈演愈烈,关外的鞑子屡屡犯边,大明朝已经是日薄西山。
陕西等地也是起义最频繁的地方,战争常年不断,百姓民不聊生。
今年已经是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在蜀地与官军屡次大战,双方互有胜负。朝廷为了彻底剿灭张献忠,不得不加派兵马。
李自成趁着明军主力入川围剿张献忠之际,进入中原地区,收留饥民,开仓放粮,提出“均田免赋”,喊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
一时间,“远近饥民荷锄而往,从者如流,一呼百应,日夜不绝,已成燎原之势”。
就连顾阳的师父穆人清,这次下山也是为了前去帮助闯王李自成。
有“均田免赋”的口号,只要李自成的能够一直贯彻执行下去,民心所向,就能够吸引千千万万活不下去的流民百姓加入。
不过,顾阳却知道,李自成这个草莽出身的枭雄,很难走到最后,终究会被权力迷了心智,忘了初心。
眼下局势动荡,顾阳这次下山,既是为了历练,也是要创出一番基业,为将来做准备。既然来到了明末这个乱世,总不能让那满清夺了天下。
况且,若是能成为帝王,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想必也会收获丰厚的“命运值”。
用过酒菜,顾阳又买了两壶酒,两只烧鸡,一些卤肉,带回了华山。
第二天一早,顾阳便开始在附近的山间寻找那处机缘所在。
原着中只提到,那一处机缘在附近的某个绝壁半中间的山洞里,顾阳便从所居住的峰顶开始寻找。
由于顾阳已经将混元功练到大成,即将下山,也让袁承志有些心急,练功更加努力。哑仆也在忙着自己的事儿。两人都没有去关注顾阳在做什么。
顾阳在附近找了大半天,专门儿挑那种陡峭的悬崖峭壁观察,终于在下午时分,发现峰顶西面的一处悬崖峭壁之上,似乎隐藏着一个山洞。
那一处峭壁有三四十丈高,山壁陡峭光滑,无处借力,只有几条藤蔓从山顶垂下,刚好挡住了距离峰顶五六丈处的那个山洞口。
若不是顾阳耳聪目明,又观察仔细,还真不容易发现那被藤蔓和泥土掩盖住大半的山洞。
确认好位置之后,顾阳从另一面来到那处峭壁的山顶,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取出两三枚大铁钉,钉在了峭壁边缘的石头上。
随后,顾阳又取出两根绳索固定好,垂下到那一处山洞口处。
做好这些,顾阳才顺着一条绳索,来到了山洞口处,拨开掩盖的藤蔓,用脚踢开洞口的一些泥土,将整个洞口扩大之后,又等待片刻,等山洞中的空气流通一阵。
随后,顾阳才走进了山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