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望接下内务府改革这一艰巨任务后,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账册里,内务府的账册因年代久远,纸张散发着霉味,字迹也有些模糊。
但海望毫不在意,就着摇曳的烛光,逐页翻看,时常忙到深夜,累得双眼布满血丝,仍不肯休息。
经过连续数日的细致梳理,海望终于确定了清退人员名单,名单里,有靠世袭、恩荫整日无所事事的满洲贵族子弟,这些人衣着华丽,却游手好闲,对本职工作一窍不通。
还有因内务府机构膨胀而闲置的低级太监和匠役,他们每日混日子,消耗着朝廷的俸禄。
名单刚一公布,内务府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瞬间炸开了锅。
被清退的人员或是捶胸顿足,哭闹着求海望收回成命,或是四处托关系,试图改变现状。
几位养尊处优的满洲贵族,带着金银珠宝等厚礼,满脸堆笑地找到海望。
海望一脸严肃,目光如炬,斩钉截铁地说道:“当下朝廷财政紧张,各地建设、国防军备都急需银钱。
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冗余人员必须清退,不管是谁来说情,都绝无可能!”
然而,海望并非铁石心肠,他知道这些人突然失去生计可能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亲自拟定了一套周全的遣散方案,不仅为被清退人员发放遣散费,还根据他们的工作年限和贡献大小,制定了差异化的补偿标准。
对于那些在内务府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的老人,海望特意提高了补偿额度,并为他们安排了后续的生活保障。
发放遣散费那天,海望站在台前,亲自向众人解释政策,耐心解答疑问。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监,满眼泪水,颤巍巍地握着海望的手,声音哽咽:“海大人,您考虑得太周全了,即便离开了内务府,我们也能有个安稳的晚年。”
在精简内务府人员工作同时,海望组织户部官员协助筹备皇家一号公司的成立事宜。
经户部官员多方打听,得知曾经隶属广州十三行之一的广利行老板卢继光在经商方面极具才华,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海望派人前往广州府卢继光的宅邸拜访。
起初,卢继光对进入皇家体系心存顾虑,担心会受到诸多束缚。
“卢掌柜,皇家一号承载着振兴皇室产业的使命,陛下要求公司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为民间商业树立榜样。
以你的能力,定能在这广阔平台上施展抱负,成就一番大业。”在户部官员再三劝说下,卢继光最终答应出任总经理职务。
半个月后,皇家一号公司成立仪式在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心盛大举行。
天还未亮,商业街便被围得水泄不通,人群如潮水般涌动。
包子铺热气腾腾,食客们一手拿着包子,一边张望着仪式现场,议论纷纷:“听说今天皇家一号开业,不知道会带来什么稀罕玩意儿。”
茶水摊的大爷也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我还听说,这皇家一号往后和咱们普通铺子一样,都得纳税呢。”
巳时三刻,三声礼炮轰然作响,声音震耳欲聋,惊起一群飞鸟。
卢继光身姿如松,步伐稳健地登上高台,声音洪亮地宣告。
“诸位!当今陛下心系民生,倡导与民平等,御下的皇家一号今日正式成立!
皇家一号虽是皇家产业,却绝不搞特殊,一切经营,都会像民间企业一样,严守律法,依法纳税!”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人声鼎沸,民众欢呼雀跃,掌声似滚滚雷鸣,久久回荡在京城的上空 。
公司开业当天,商业街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色的绸带随风飘舞。
“皇家一号”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耀眼光芒。
公司大门缓缓打开,伙计们身着统一服饰,笑容满面地迎接顾客。百姓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店内,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货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还有来自各地的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