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警察押着大汉往警察局走去,集市的热闹渐渐恢复。
然而,就在离集市不远处的一座深宅大院里,一场灰色交易正在进行。
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掌管着工程建设的官员,平日里道貌岸然,实则贪婪成性。
此刻,他正与一位富商在书房中密谈。
富商满脸堆笑,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递向官员,谄媚地说:“大人,这次事儿,还得多仰仗您。这小小意思,还请您笑纳。”
官员左右张望,确认四下无人后,迅速将银票塞进袖子里,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道:“放心吧,你的事儿包在我身上。”
不多时,一群身着藏青色衣服的人如鬼魅般出现在大院外。
反贪局第一支队队长田文镜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大手一挥,众人便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院内。
“不许动!反贪局办案!”
田文镜一声大喝,一脚踹开书房的门。官员和富商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官员哆哆嗦嗦地说道:“你……你们是什么人?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田文镜冷哼一声,几步上前,从官员袖子里搜出那张银票,举在手中,声色俱厉地说道。
“证据确凿,还敢狡辩!跟我们走一趟吧!”
官员还想挣扎,却被反贪局的人紧紧按住,动弹不得。富商则直接瘫坐在地上,涕泪横流,不停地磕头求饶。
田文镜目光冷峻,严肃地呵斥道:“现在知道怕了?你们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肆意破坏朝廷法度,今天就是你们的报应!”
很快,反贪局的人就将两人带出了大院。周围的邻居们看到这阵仗,纷纷围了过来,起初大家满脸疑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一位提着菜篮子的大妈满脸好奇地问旁边的人:“这是咋回事啊?这些穿藏青色衣服的人是谁呀?”
旁边一位稍微年长、消息灵通点的大叔压低声音说道。
“这你都不知道?这些是反贪局的人,专门抓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估计这家的主人犯事儿了。”
大嫂瞪大了眼睛,惊讶地说:“啊!还有专门抓贪官的?真是太好了!”
这时,一位老者感慨道:“我活了大半辈子,见过太多当官的以权谋私了。
以前只能干着急没办法,现在好了,有了反贪局,这些贪官可算是有克星了!”
旁边的年轻人也跟着点头赞同:“陛下设立反贪局这招真是太英明了!
以后当官的要是还敢随便伸手,可得掂量掂量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反贪局的行动充满了好奇与赞叹。
这事儿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百姓们对反贪局的出现惊喜不已。
街头巷尾,处处弥漫着嘈杂的人声,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前,人们哈着白气,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在弘历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动下,大清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在十月中旬的时候,京城的秋意还正浓,金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铺满大街小巷。
那时,弘历将目光锁定在积弊已久的司法体系上。
彼时的大清司法体系,犹如一盘混乱的棋局。
各级衙门之间职责模糊,相互推诿,案件堆积如山,冤假错案频发,百姓深陷其中,苦不堪言。
深思熟虑之后,弘历传召都察院左都御史孙嘉淦、刑部尚书张照入宫,展开了对司法改革的全面部署。
弘历先是向他们详述现代司法体系的架构,从前期案件侦查时对线索的细致梳理、证据的严谨采集规范,讲到检察官在起诉环节该如何秉持公正,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法之徒,也不冤枉一个无辜之人。
接着强调除了涉及国家秘密,所有审判过程必须公开透明,让百姓能够见证司法的公正,还引入辩护制度,保障每一位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弘历讲述期间,孙嘉淦与张照屏气敛息,听得全神贯注。
孙嘉淦越听越震撼,他从未想过司法竟能以如此缜密、公正的方式运行,对弘历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弘历要求张照全力协作,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弘历期望通过此次改革,构建一个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让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大清的繁荣稳定筑牢根基。
11月初九,京城阳光灿烂。
大街小巷满是喧闹的烟火气。此前,刑部张贴了新式审判的公示,引得不少百姓驻足观看、相互转告,让这场审判成了众人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