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在小声议论报纸排版符号的众人,瞬间呆立当场,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人群瞬间陷入了一阵骚动,有人下意识地喃喃自语:“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我们都是华人……”声音里满是震撼与恍惚,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些汉人听闻,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长久以来,在满汉有别的氛围下,他们总觉得受着无形的压迫。
可此刻,得知满族与汉族同属中华民族,皆为炎黄苗裔,内心的压抑感顿时减轻了许多。
然而,一些满族人的脸色却十分难看。在他们心中,满族高高在上的特权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如今听到要与汉民同称华人、平起平坐,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一位身着旗装的满族大爷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抱怨:“这成何体统!咱们满族世代尊贵,怎能和这些汉民一样?这不是丢了祖宗的脸面吗!”
旁边几个满族青年也是满脸不满,小声嘀咕着,言语中满是对失去特权身份的不甘与抗拒,仿佛被人夺走了最珍视的东西。
人群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气氛愈发紧张。
而那位站在高台上的书生,看着台下众人的反应,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报纸上短短几句话,已在人们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一场观念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帷幕 。
书生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继续高声读道:“新皇登基,恩泽万民,大清国丁银取消,从今以后,不再收取!”
这话一出口,全场瞬间炸开了锅,比之前得知“华人”概念时还要喧闹。
众人面面相觑,满脸的难以置信。
自古以来,丁银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百姓肩头。
康熙帝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也只是对新增人口不再加税,已有的人头税依旧存在。
广大农民负担沉重,尤其是佃户,那些大地主常常将丁银转嫁到他们身上,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如今,这丁银竟然取消了。
一位白发苍苍、满脸沟壑的老农,双手颤抖着捂住嘴巴,浑浊的泪水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地,朝着皇宫的方向重重叩首。
“老天爷啊,皇上开了大恩!往后日子可有盼头了!”
周围农民纷纷效仿,跪地叩谢之声此起彼伏,感恩与激动交织,直冲云霄。
往昔为了缴丁银,他们省吃俭用、辛苦劳作,却仍难温饱,如今重担一朝卸去,怎能不欣喜若狂。
一个体态臃肿的地主小声嘀咕道:“等等,咱们人多,取消丁银,咱们交的税不也少了?”
旁边一位稍显瘦削的地主眼睛一亮,点头称是:“还真是,这么一来,对咱们也是好处多多啊。”
其他地主们纷纷交头接耳,意识到这政策对自己有利。
这时,书生继续念道。
“张广泗平定苗疆,多年祸乱一朝得解,边疆重归安宁!”
众人听闻,纷纷称叹,惊叹于朝廷军队的实力。
一位行伍出身的中年汉子忍不住说道:“这张广泗果然厉害,苗疆之乱纠缠许久,这下可算是解决了,边疆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紧接着,当书生读到报纸上介绍红薯、土豆、玉米等新奇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惊奇的呼声。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满脸疑惑,挠着头说:“这些作物当真能有这么高的产量?若真如此,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咱老百姓就再也不愁吃不饱饭了!”
一位精明的商人则目光闪烁,似乎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兴奋地说:“这些新作物要是推广开来,粮食买卖的生意怕是要更红火了!”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看到报纸上信息如此宝贵,不少人开始心动,纷纷转身寻找那些售卖报纸的孩童。
一时间,中华社门口热闹非凡,孩童们被围得水泄不通,手中的报纸成了众人争抢的宝贝。
不多时,数千份报纸销售一空,买到报纸的人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好,仿佛捧着稀世珍宝。
这场由《中华日报》引发的热潮,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京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