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天终于放晴
苏云希家里甚至连怀有身孕的香巧都出力,全家人齐上阵,割红薯藤,剪段种植,香巧不去田里,就在家专门负责剪。
不过十五亩地,也不是全种,只种了三亩,剩余的地还留着种冬小麦。
毕竟红薯产量再高,也吃不完这么多,苏云希更多的是用于育种,她可是答应了徐敬之,会培育出更多的红薯。
苏家种的加上整个杏花村种的两茬红薯,应该差不多几万斤了,也够交差了。
现在家里有牛,翻地就快多了,花了一天时间翻地,之后就开始种植了,一家人忙活了五天,才把三亩地给种完了。
杏花村的村民始终紧跟苏家的步伐,苏家种多少,他们也种多少。
种完二茬红薯,接着就迎来了苏家春小麦的大丰收。
整整一百亩地,光靠自家人肯定不现实,所以只得花钱请人。
现在杏花村人对于苏家时不时就请人做工已经习惯了。
现下又还没到稻谷收割的时间,反正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一大早,苏家院子里就聚满了人,看着眼前这黄灿灿的百亩麦田,说不眼红,那是假话。
“都以为苏家一年种两季麦子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种子,你看,人家种出来的多好。”
“唉,我这种田种了几十年老手,都不知道还可以这样,要是早知道,我们也种两季,何至于一年有半年都在饿肚子呀。”
“谁说不是呢,你看苏家这种出来的麦子,不仅苗壮,颗粒也大,你说同样的种田,人家怎么就能种得那么好呢。”
“苏家一年收的粮食就够我们种一辈子了的了”
“反正以后种子管苏家买准没错,他们家的种子种出来的的就是高产。”
村民们手拿镰刀,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讨论着。
虽说村民都决定以后要跟紧苏家的步伐,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把这百亩麦子收了才是正事。
他们也想看看,这百亩麦子能收得多少产量。
足足忙活了半个月,苏家百亩麦地总算收割完毕,又花了十天时间脱粒,产量总算出来了,一共是五万多斤。
得知这个数字的村民们已经对苏家羡慕不来了,毕竟差距太大的话,连追赶的心思都提不起来。
苏云希用产量证明了春季种麦子是行得通的,她用实际行动给天下所有贫苦百姓走出了一条新的大路。
紧接着就是一季稻的收割事项。
去年杏花村的村民很大部分都在苏家购买了稻种,只有零星的几家与苏家着实不对付的人家没有买,按他们的话说,就算那真是高产稻种,他们也不愿意给苏家送钱。
苏云希才不会在意这些跳梁小丑,她时间紧得很,哪有空闲浪费在这些事上。
七月底,当镇上里甲办事处的记粮人员把整个杏花村的产量登记好后,足足算了三遍都不敢相信这个数字。
去年苏家的稻谷高产,本来他们就准备上报,毕竟这是大功一件。
后来杏花村村民鸡贼,还没等他们上报,就把苏家所有粮种都瓜分完了,还保证今年他们能收到更多的高产粮食。
本着法不责众的原则,他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今年一到收割时间他们早早就来等着了,就想看看,这高产到底有多高产。
甚至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数字,他们直接在村长家住了两天,就为了全程跟着称量计数,亲自见证这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