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贾诩竟然带着五名木匠来到了张掖郡太守府。
魏武得知此事后,连忙出府迎接。
贾诩一见魏武,便连连叹气道:“魏府君,可谓忠孝两全啊!刘使君得知府君身世,也是悲痛不已,所以他特意让我带五名木匠前来协助你。等到什么时候雕像做完,我再带人回去。”
魏武感激不已,深深行礼道:“多谢贾别驾!多谢刘使君!”
贾诩摆了摆手,感慨道:“魏府君的两位兄长也知道了此事,但他们公务在身,无法前来,特让我来看看你怎么样。”
魏武闻言,心中更是感动。这时贾诩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他看了看周围,低声说道:“魏府君,在下有些话想单独和您谈谈。”
魏武一愣,随即会意,连忙行礼道:“请跟我来!”
两人来到书房,魏武确定周围没有旁人后,便关上门,转身问道:“贾别驾,有何指教?”
贾诩微微行礼,低声道:“启禀府君,使君的意思是,此闹剧差不多够了,当适可而止了。希望府君能够早些确定样貌,早些祭拜!
当然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要尊重礼法,但也不要太不像样,所以使君特意让在下协助府君处理此事。”
魏武闻言,心中大喜,连忙拱手道:“那就有劳贾别驾了!有您相助,此事定能圆满解决。”
贾诩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府君放心,此事交给我便是。”
……
之后魏武听从贾诩的建议,带领百姓在城南建设了一座祠堂。
祠堂建成后,魏武将木雕父母像安置在正堂中央,并命人用石头重新雕刻雕像,以作永久供奉。
建成那日,张掖郡的百姓纷纷前来观礼。
魏武披麻戴孝,神情悲痛,一路上不停哭泣。百姓们无不动容,纷纷低声议论:“魏府君真是孝子啊!他父母在天之灵,定会感到欣慰。”
祠堂前,魏武站在众人面前,手中捧着贾诩亲自撰写的悼词。
念完悼词,魏武已是泪流满面。他缓缓跪下,向父母的雕像深深叩首。百姓们见状,纷纷跟着跪下。
礼毕后,魏武在贾诩的协助下,通过刘虞将自己的户籍改到了张掖郡,这样也能避免有人通过户籍来搞事情。
转眼已到九月,凉州的天空湛蓝如洗,放眼望去,豆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豆荚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宣告丰收的喜悦。
百姓们一边收豆,一边唱着欢快的童谣,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秋社日这天,杨主簿派人击鼓召集官民至社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魏武身穿华袍,神情庄重,手持酒壶,以酒洒地,随后焚烧艾草、香茅,唱起《社颂》。诵毕,军士们宰牲取血,涂在社主上,随后将牲体埋于社坛西北角,象征“报地功”。
魏武接着诵读祝文,祈求五谷丰登、疫疠不侵。
仪式结束后,魏武将胙肉分配给众官员,众人无不感激涕零。
随后,魏武在社坛旁设宴,奏起《灵星舞》,行投壶、六博,赛马助兴。
欢声笑语中,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喜悦。
魏武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
五日后,魏武带领众官员视察郡内各个田亩,确认大豆都已收获完毕。
他随即下令让百姓播种小麦,确保来年的春收。
……
这一日,魏武看着郡内粮食收获的报告,不由乐开了花。
他激动地对杨主簿说道:“整整九十一万石粮食!足够张掖郡两万百姓吃三年!三年啊!哈哈哈!”
杨主簿同样激动不已,拱手行礼道:“恭喜府君!凉州饥荒已解,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府君的功劳!”
魏武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这不是我一人之功,而是张掖郡官民一心的结果!杨主簿,你即刻派人将此报告送到刘使君那里!”
杨主簿连忙行礼道:“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