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军的装备也没比其余川军部队好到哪里去。
八千兵力,长枪短枪加起来也不过五千支。
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也有三千多人。
没枪的,基本上都是家里有什么拿什么。
杀猪刀、锄头、铁锹等等,甚至于连大刀都没有一把。
这样的部队,拉出去打仗,在友军的眼中都是笑话,更别说在敌人的眼中了。
同时,朱豪也很庆幸,自己做出了前往晋省的决断。
他很快的便理解了系统的用法,说白了,就是以战养战!
只要能多杀敌人,那么自己就不缺武器装备,能越打越强,越打越猛。
如果是去淞沪,八千人打光,未必能换掉两千个鬼子。
但晋省不同,去晋省之中,只要能够打个二换一,那都是赚!
既然杀的鬼子越多,奖励就越多,那么肯定挑好挑的打。
也就是在9月3日这一天,板垣率领第五师团,对天镇展开了猛攻。
闫百川作为后面的第二战区最高司令长官,在诸多军阀之中,他是将内政搞的最好的一个,还去霓虹国留过学。
说他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完全不会打仗,这种话也是扯淡。
当77事变发生之后,闫百川一看地图,立马便知道,板垣早晚得奔着他来。
同时他也的确是预测到了鬼子的动向,他认为,鬼子要入晋省,那么主攻方向必然是大通一带。
故而在这之前,闫百川便火速策划了一个‘大通会战’,打算直接和板垣较量较量。
他的布置没有任何问题,处处都透露着专业,甚至于可以说专业的不能再专业。
按照他的布置,派人在天镇顶住敌军,为后方的排兵布阵争取时间。
等后方的排兵布阵完成了之后,直接放鬼子进来,就在大通一带和板垣决战。
大通一带,极为适合围歼作战,尽管有着装备方面的差距,但兵力和地形有优势,一口吃掉板垣的第五师团,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是最终这个‘大通会战’,还没开打就直接泡汤了,原因便是闫百川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太过于理想化了。
驻守天镇的是闫百川麾下的嫡系战将李服膺,一开始闫百川的命令是让李服膺在天镇死守三天。
李服膺在天镇外围制高点盘山设防,顶着巨大的压力,的确是守了三天。
结果这个时候,闫百川的命令又来了,让李服膺再守三天。
他是一点都不考虑李服膺守不守得住,小嘴一张,必须守住。
结果便是李服膺被打崩,鬼子一路高歌猛进,让大通会战瞬间破产。
不出意外,剧本一模一样。
9月12日,闫百川下令全线收缩,大通会战直接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