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你不高兴吗?”
看着宋应知情绪低落,李游慢慢收起笑容,小心翼翼问道。
“没有,咱们先回去吧。”
宋应知苦笑道。
他自知自己这次乡试是赌对了,但为何是在倒数第二名?
只怕是受文采的影响。
看来,就算自己的想法再好,可若文章不出彩,依然是硬伤。
西南之地文学贫瘠,远远比不上江南之地和天子脚下饱读诗书的莘莘学子们。
他在竞争对手如此少的情况下,也堪堪只得孙山,那么真正到了会试,自己还会有希望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怀着这样沉重的心情,宋应知与李游默不作声的回到宋童生家。
放榜的第二日,是鹿鸣宴的时间。
与其他州府的热闹景象不同,此次鹿鸣宴不仅人少,连主考官表情也是淡淡的,显然是此届的学子甚不满意。
说白了,就是没一人能看入眼的,要不是担心举人数量录取少了,上头问罪,他连二十个都不想取。
酒过三巡,考官们纷纷借口离去,整个宴会就只剩下二十名新晋举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眼中都是失望。
尤其是前三名的举人,原以为能借此机会攀附京中权贵,连夜做了不少好诗应对,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
官员们都走了,剩下的人坐着也没什么意思,没多久,宋应知也借口走了。
回宋童生家前,他去了一趟字画铺与钱叔告别。
回来时,李游已经把行李收拾好了。
为了赶着回去报喜,李游竟是马车也提前雇好了。
与宋应知相处的这三年,他做事越发的得心应手。
宋应知满意的点点头,与宋童生告别后,二人坐上马车赶回临芳县。
两天后清晨,一辆马车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临芳县西城门口。
“公子,我们到了!”
李游坐在车夫一旁,看着久违的临芳城,心中甚是思念!
“这府城走了一遭,怎么感觉像是去了很久似的?我都有点想念了这里!”
宋应知掀开车帘子,看了一眼临芳城三个大字,赞同的点点头。
“是去很久了。”
此次乡试,为了定下离贡院最近的客栈,宋应知与木初才等人提前一个月便去了府城。
只是去的时候还是同窗好友,归来时已成陌路人。
那日放榜后,他受名次的影响,心情不佳,对后来发生的事没多关注。
只在鹿鸣宴那日听几个举人提起过,由于正榜人数稀少,不少秀才都把希望寄托在副榜上。
得知自己上了副榜后,木初才十分高兴,之后几天的时间都在结交同在副榜的学子,准备一起进入国子监学习。
毕竟进了国子监,也能有希望成为贡生,身份地位虽比不上正经科举出身的进士,但这也是他们这些考不上举人,又想要谋得一袭官职的另一个好办法。
与那些死读书考一辈子也没考上举人的秀才相比,这是很好的出路了。
宋应知很是认可木初才的想法,若他此次中的是副榜,大概也是同样的选择。
但宋应知不认可木初才这个人。
此人虽热情好客,但他只允许出身地位比他尊贵的人比他好。
若你的出身和他一样,一旦你在任何一个地方超越过他,就会遭到此人的妒忌和报复。
这种人,还是尽早疏远为好,以免以后引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