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个人死,有很多种方式,包括:
杀死、冻死、饿死、愁死、急死、累死、渴死、克死、压死、夹死、搞死、干死、痛死、乐死、爽死、笑死……
(备注:以上的统计并不完全,对死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补充一下。)
毋庸置疑!
同样是让胡人去死。
荀攸给胡人选择的死法,要比王通的高明很多。按照荀攸的这种做法,既可以将上郡境内的胡人全部清除,又不会激起胡人们的拼死反抗,可以大大减少汉军将士们在清理胡人过程中的伤亡。
还可以使王通避免背负“杀俘”和“滥杀”的污名。
具体的做法也很简单。
其一,对于那些胡人战俘。
将他们充做奴隶,在上郡开荒、修路、耕田、耙地、挖矿。让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猫还少。
每日劳作不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出半年,这些战俘便会因劳累过度而纷纷倒下,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其二,对于那些部落里的胡人。
而年轻的胡人女子,则全部截留下来,将他们赏给汉军将士,以及那些被解救出来的汉人男性奴隶,生娃生崽,繁衍后代。
青壮男子,将他们征做苦力。
其它的老幼病残,则夺取他们大部分的食物、衣服、财物,只让他们携带极少量的食物,让他们……分批……向北迁徙。
向北迁移必然经过龟兹城。
等他们到了龟兹城,再让龟兹城的守将牛金出手,夺走他们的所有食物,再赶出关外。让他们在零下20多度的冬天里自生自灭,不出数天,尽皆冻饿而死
……
听完荀攸的计谋,王通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此计既能达成目的,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心中对荀攸的才智愈发钦佩。
原本是想让荀攸去负责这件事的。
考虑到荀攸现在还是一位化名“苟日”的亲兵,不便暴露身份。只好让荀攸写了详细的条呈,再由自己亲自交代手下将领们去办理。
……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
由各级将领提交的有功者名册,赏官职,赏钱财、赏土地、赏牛羊、赏女人。
这些都按照由荀攸起草、王通批示的《论功行赏暂行方略》去办理,不太需要王通操心。
王通比较关心的,是他挑出来重点培养的那些人。在那十几个人中,这一次表现比较出色的是韦卫、秦昊、符义、李浊、张寒、李哲等六人。
尤其是韦卫。
韦卫天生骨架粗大,只是此前长期为奴,身形瘦削。近三个月来,王通为了让他恢复体质,不仅饭量管够,还给他天天吃肉,如今已是一副虎背熊腰的模样。
此人性格坚韧,既能吃苦耐劳,又悟性极高。跟随王通学习长枪术时,他总能举一反三,枪术日渐精进。
而在这一战中,韦何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杀敌十余人,最后更是抓住机会,一枪横扫斩断乌师卢渠的战马的马腿,将乌师卢渠生擒活捉。
可谓是有勇有谋。
由于华猛是被乌师卢渠射死,而韦卫又恰好为华猛报了仇,王通便将韦卫破格提升为校尉,接手华猛的那两千军队。
其它秦昊、张寒、李浊等人,也都立有战功而受到提拔。毕竟都是王通从数万奴隶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假以时日,必成王通的得力臂助。
……
在夺回了肤施城后,王通的荡寇将军府,也由高奴城迁来了肤施城。
接下来,便在肤施城的太守府中开始理政。
郡内的政务其实也不多。
主要是人口太少。
在清除郡内的胡人之后,王通又救出了六万多名汉人俘虏,以及数万有坞堡自保的汉人,加上之前在高奴地区救出的汉人。王通现在治下的汉人百姓总计有23万人。
就这点人口,还没有后世某个年代在龙华的某家工厂的员工多。
在管理上没有任何问题。
连县令、衙役都省了。
直接全部采用屯田中的……“军屯”模式,也就是军事化管理。平时务农,在休息时间安排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