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不管不顾径自离去的华雷。
贾诩的脸色有些拉垮。
显然,刚才华雷的所做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王通教的。因为在前两次王通找自己办事,都是这个德行。连任何商量的余地都不留给自己,也不给自己留下任何把柄。
而自己每次都给他把事情办了,又给他留下一个大坑,但却每次都没有坑到他,反而正中他的下怀。
第一次。
王通让贾诩用“金蝉脱壳”之计,从牢中将荀攸出来送去王通在城外的军营。
贾诩将荀攸救出来了。
但却暗中使坏,并没有将荀攸送去城外的军营,而是送到了王通在城内的荡寇将军府中。并且还暗中通知了牛辅和李儒,封锁城门并派人去荡寇将军府抓人,摆明了是要置王通于死地。
但是,却没想到王通收到荀攸后,转身就将荀攸送到了董卓府上。这样不仅消除了董卓对王通的怀疑,还让董卓以为是牛辅要栽赃陷害王通,为此而私下里将牛辅臭骂了一顿。
至于后来荀攸再次被人神秘偷走,贾诩也怀疑跟王通有关,只是没有证据而已。
第二次。
王通想去上郡,让贾诩在暗中运作,并相助说服董卓。
贾诩也做到了。
但是,同时也给王通挖了一个大坑。暗中向牛辅献计,让牛辅将秦直道上的那些如同收费站一样密集的关隘全都让给胡人,意欲使王通根本进不去上郡。
却不料被王通当着董卓的面点出了这个问题,使得牛辅受到董卓警告,不得不赶紧暗中派人前往上郡,紧急收回发出去的命令。
最后就只能增加王通攻打上郡的难度,暗中使人向胡人报信。但却被王通……“雪夜入高奴”,将聚兵在高奴的胡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举夺下了高奴城。
前面这两次,自己都是履行了诺言,也设下了圈套,但却都没有害到王通。
而这一次,是王通让自己办的第三件事。
也是自己最后一次给王通办事了。办完这件事后,自己与王通之间,就两不相欠了。
想到这里。
贾诩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
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一次,老夫一定要将这最后一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只是不知道,王通这小子,到时候会不会满意?”
说罢,便回头招来护卫统领,说道:“不回府了,老夫今天,想去牛辅将军府上坐坐。”
说罢,便登上马车,在一众护卫们的簇拥下,向位于朱雀街上的牛辅府上而去。
……
一个时辰之后,贾诩走出了牛辅的将军府。
不过,却并没有回家陪他的新纳的小妾,而是转身又去了李儒的府上。
在李儒府上只待了一会儿,贾诩就出来了。
但是,却依旧日没有回家陪他的新纳的小妾,而是转身又去了蔡邕的府上。
在蔡邕府上混了一顿晚饭。
到了傍晚时分,才施施然地从蔡邕府上出来,登上马车,对护卫统领道:“打道回府。”
夜幕降临,朔风渐劲。
马车从空旷的街头碾过。
发出车轮碾压冰面的“咔嚓”、“咔嚓”的声响。街道两旁的店铺里,偶有几盏灯笼如豆,在昏暗的夜色中,摇摇晃晃,明明灭灭……
……
第二天一早,董卓召开朝议。
卯时,宫门打开。
数十名朝廷大臣鱼贯而入,在宽大的未央宫中分列成两排站好。文臣居左,武将居右,排得整整齐齐。
年仅十岁的天子刘协,在太监的带领下,爬上龙椅端端正正地坐好,一动不动,如同一只小小的木偶。
而太师董卓,则挪动那胖如肉山般的身躯,坐在刘协的旁边的一张椅子上。那张椅子,就是传说中的“太师椅”。
一老一少,一大一小。
这情形,仿佛一只母鸭带着一只小鸭,看起来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