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宝儿的讲述,时间来到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十三日。
午后时分,乌云遮蔽了天空,惊雷轰响,暴雨如注,狂风肆虐,整个宫城仿佛被裹挟其中。
申时三刻,骤雨稍歇,却忽然一道惨白的闪电直劈奉天殿,霎时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殿顶瞬间蹿起火苗,那火焰仿佛被魔鬼唤醒,顷刻间,火势肆虐,迅速蔓延,贪婪地吞噬着殿内的雕梁画栋。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浓烟滚滚,火星四溅,迅速蔓延至华盖殿、谨身殿。
不到片刻,相邻两殿也被烈火吞噬,噼里啪啦的爆燃声不绝于耳,热浪扑面而来。
更骇人的是,火势丝毫未减,一路奔着午门烧去,通红的火光将大半个宫城都映得透亮,宫人们哭喊奔逃,乱作一团。
那夜,宫内烈火熊熊,直冲云霄,京城百姓遥遥相望,皆被这骇人的景象所震惊。
火光映红了半个京城,宛如白昼,直到深夜亥时,火势才渐渐平息。
然而,此时的三大殿已经化为一片废墟焦土。
百姓们议论纷纷,或认为这是一场天谴,或忧虑着皇宫的安危。
御书房内,见外面红光冲天,太监慌乱地冲进来,脚步踉跄,禀报道:“皇上,雷击奉天殿,三大殿都着了火。”
世宗嘉靖深信天道轮回,热衷于道教修炼,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天人合一的法则,这次雷击焚殿,犹如苍天的警示。
他虽愤怒却并不惊慌,看着外面熊熊火势,立刻下令传达数道旨意,其中最重要的是督促内侍和工部官员全力抢救文楼中的史料典籍,好在抢运及时,珍贵的《永乐大典》才免遭浩劫。
随着火势越来越大,眼看无法控制,世宗皇帝迅速下令,让宫中众人尽快撤离,以免殃及无辜。
一夜混乱,天色渐明,辰时时分,内阁大臣们匆匆赶来。
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等人赶到御前,世宗皇帝神情痛心,气氛凝重:“天威震怒,百年宫城,遭此大火,三大殿毁于一旦。朕命尔等即刻筹备三大殿重建之事,不得有丝毫懈怠。一切优游养高及迟钝不趋事者,最切所齿,诛遣不逾时刻。”
目光扫过众人,定在严嵩身上,他继续下令:“严卿总领此事,调配各方人力、物力,所需银钱,着户部速速筹集,不可有误。徐阶,协助严阁老,监督工程进展,一应细节皆要汇报于朕。”
商讨了良久,为了确保三大殿的重建工程顺利进行,严嵩委派了工部多位能臣。
工部左侍郎陆杰总督三大殿重建工程,他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统筹各方资源,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工部右侍郎雷礼负责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协调人员调度。
工部主事王重光奉诏进山督促伐木,为重修三大殿提供木材。
金宝儿(或许应称其为“荆宝儿”)祖父荆万福,叔祖荆玉良,以及荆岫杰等人,接到徐杲大人的召唤,迅速率领荆氏一族七十六人自前线返回京都,投入徐杲大人的麾下。
那时,荆岫杰、荆玉良、荆宝儿三人年仅十七八岁,仍是族中年轻一辈的佼佼者,手艺初露锋芒,肩负着全族的厚望。
徐杲大人也是一位卓越的能工巧匠,家传木工技艺“大木作”堪称绝技,与荆氏一族以精湛榫卯技艺着称的工艺,相得益彰。
宫城历经百年沧桑,图纸已失,雷火后,焦土之上,梁柱残破,一片破败,修复难度极大。
荆氏一族分为三路行动,荆万福带着一队人马,协助徐杲大人绘制新图纸,制作大殿的模具。
荆岫杰带着一队人,随王重光前往西南山区寻找木材;
荆玉良则带队在废墟中清理残垣断壁,挖掘大殿的地基,并协助运输石材。
三大殿废墟之下,清理工作极为困难。荆氏族人在荆玉良引领下与宫人分工合作,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每一处废墟,生怕损坏了可能有价值的遗留物件。
用巧妙的工具,拆掉大块残垣,清理小型瓦砾和焦土,一点一点地搬运着瓦砾和焦土,炎炎夏日,焦阳似火,汗水日日湿透衣衫,清理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被倒塌的墙体砸伤。
如此繁重的任务,光是清理废墟就花费了七八个月的时间,才让基座显现出一个基本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