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向上之心,可资质平平,心性不稳,非帝王的材料,”
“治国理政本就难如登天,而你又是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局,”
“父皇的办法已然是最好的良药,虽然治标不治本,但至少能稳定上个数十载,”
“可你却误判局势,急于求成,还不辩忠奸,”
“像那洪、洪两人皆是你该依仗的良臣,是你控制地方的利刃,”
“你却因猜忌,将他们雪藏。”
“你将他们派往南京,必然是怕他们影响朝政,想着边缘化他们,才把他们派往南京,”
“甚至于说,”
“你实际上到后来,也不信任南京朝廷了,因为地方势力借着南京来你与抗衡。”
朱慈烺听到祖宗点出了自己的朝廷不受父皇信任,眼角再度被泪水浸湿,
他为了不让父皇难受,
已经说得很隐晦了,
父皇到了后期,对他南京朝廷的提防,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地方势力,动不动就传旨责问。
现在只有太宗爷懂得他的委屈。
事实上,
朱棣也是因为有亲身经历,所以才会有此联想。
一个是年轻时就藩北平,父皇对他的信任从来都是有保留的,
另一个便是,他常年外出征战,太子朱高炽负责监国,他自己也是一万个不放心,一有风吹草动,他就下旨训问。
朱由检明显注意到了朱慈烺受委屈的样子,顿时羞愧难当,
“臣孙知错了,是臣孙自毁了留后的南京基本盘,以至于大明走到内裂这一步,”
“也可惜了太祖爷的妙策,被臣孙执行了一个虎头蛇尾。”
“臣孙罪该万死!”
说完,他不停地用力磕着响头,
砰砰砰几下之后,他的额头很快就淤青出血了。
“父皇!您保重龙体啊!”朱慈烺赶紧跪移过去,伸手阻拦。
朱棣大声喝止道,
“够了!”
“磕头忏悔没有用处,你都自戕了,也无法挽回局势,”
“现在还是想想,如何帮着小孙子的义兴朝吧。”
“父皇,可能还是靠得您了,”
“儿臣。。。儿臣没纷争乱世的治政经验,一时也没啥法子。”
“请父皇训示!”
朱棣虽然生于元末至正时期,但真正走上政治舞台,
是在洪武中前期归藩之后,
他发动靖难也是以小宗对抗大宗,严格来讲是一对一的内战,
并不像朱元璋那样,在元末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
听到朱棣的话,
朱由检父子顿时停止了动作,
太祖爷可是从一方势力,成功统一天下的,
他老人家一定会有办法,
“臣孙请太祖爷赐计挽救我儿朝局。”
“请太祖爷教我中兴大明。”父子二人齐声向朱元璋拜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