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这就是房谋杜断咯~
郑元璹(shu),本就是资深外交使节,武德年间多次出使突厥,曾直面颉利可汗的威胁,具备与突厥高层周旋的丰富经验(如武德五年被颉利扣押仍坚持谈判)。
且洞悉突厥内情,熟悉颉利与突利的矛盾根源(如突利作为始毕可汗之子对颉利继位的不满,以及颉利对东部部落的压榨),能精准利用裂痕。
当然,还有一点,出身荥阳郑氏,家族背景显赫,突厥贵族对其较为尊重,便于传递唐朝的分化意图。
至于他的任务?可借突厥内部赋税不均、颉利苛待东部部落为由,向突利暗示唐朝愿支持其自立,并以贸易互市为诱饵,削弱其对颉利的依附。
所以,房玄龄提出此人由明出发很合理,相当合理。
而且,突厥人也不敢动手。
五姓七望,那是唐朝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直到老黄考,不是,打进长安之后才有所改善。
安修仁,这位是杜如晦的推荐人选,此人也有意思,胡人。
出身粟特安氏(昭武九姓),通晓突厥语言及草原文化,易与突利可汗建立信任。其本身也有一定的政治资源,曾助李渊平定凉州李轨(617年),熟悉西北局势,与突厥贵族存在潜在联系。
当然,杜如晦推荐此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他的胡人身份,作为非传统汉臣,便于私下接触突利势力,传递分化信息而不易被颉利察觉。
届时以粟特商团为掩护,通过非官方渠道向突利传达唐朝对其的认可,并承诺在军事、经济上支持其脱离颉利控制。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三言两语之间便将其中的门门道道说了个明明白白,李世民笑得很满意。
他没办法不满意,有此二人,他能少操心很多很多。
某种程度上,房玄龄,杜如晦要比长孙无忌重要很多。
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鲜卑族,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长孙氏之兄。
他对于唐朝的主要影响就是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是人才,没错的,但也得看看跟谁比?用在哪里?
“还有最后一条,坚壁清野,此事倒是简单,原州等地自然专人去做,长安”
“殿下,长孙无忌愿担此责。”
长孙无忌站出来了,他站出来了!
你瞧,这不是很合适的么?
当然,他可以不站出来,然后等着李世民点名也是可以的,只是
“如此甚好!那诸位爱卿便开始忙碌起来吧!”
“自今日始,一切以东突厥事务为主!”
“唯!”
崇仁殿内再次剩下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二人,这么看来李承乾确实是没什么很大的作用,可事情不是这么来看的。
最起码,他李承乾在李世民的授意下狠狠的刷了一波的存在感。
这是为什么?因为李世民要为李承乾开始铺路了。
如此麒麟儿,李世民岂能不动心?
所以啊,对于现在的李承乾来说,太子之位,稳稳当当;未来的天子之位,也是稳稳当当。
他什么都不需要去做,嗯,什么多余的都不用去做,就老老实实的成长,偶尔拨弄拨弄历史的琴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