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的咸味似乎还残留在鼻尖,梁晓萱已然坐在了飞驰的车里,手中的项目计划书被捏得微微发皱。
她的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引擎,飞速地分析着眼前的局势。
一个月,要在异国他乡,从零开始,让一个几乎被判死刑的项目起死回生,这无疑是天方夜谭。
但梁晓萱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
车子停在了临时租用的办公楼下,这是一栋略显陈旧的建筑,与周围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格格不入。
但梁晓萱却觉得这里充满了希望,就像她此刻的心情,虽然压力如山,却也斗志昂扬。
接下来的日子,梁晓萱仿佛化身成了不知疲倦的陀螺。
白天,她奔波于各个潜在的合作伙伴之间,用流利的英语和真诚的笑容,一次又一次地推介着自己的项目。
夜晚,她则和团队成员一起,挑灯夜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资金短缺是第一个拦路虎。
原定的投资方因为杰克的刁难而撤资,让项目陷入了无米之炊的窘境。
梁晓萱没有气馁,她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办法——众筹。
她利用自己在当地华人圈子里建立起的人脉,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众筹活动。
她亲自撰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众筹文案,讲述了项目的意义和前景,以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无数华人的共鸣。
短短几天时间,众筹金额就突破了预期目标,甚至还吸引了几家当地企业的关注。
技术难题是第二个难关。
由于项目涉及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团队成员经验不足,导致开发进度一度停滞不前。
梁晓萱果断决定,向当地的科研机构求助。
她亲自拜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虚心请教,诚恳地寻求合作。
起初,这些专家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队并不看好,甚至有人直接拒绝了梁晓萱的请求。
但梁晓萱并没有放弃,她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项目的热情,逐渐打动了这些专家。
最终,几位顶尖的专家被她的执着所感动,同意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梁晓萱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导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她不仅能够激励团队成员保持高昂的斗志,还能够巧妙地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
她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到项目中来。
一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展示成果的那一天,海星国际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杰克依旧是一副冷漠的表情,似乎在等待着看梁晓萱的笑话。
而那些曾经对梁晓萱冷嘲热讽的合作方代表,此刻也都正襟危坐,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梁晓萱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前。
她打开精心制作的ppt,开始展示项目的初步成果。
大屏幕上,一个个精美的界面、一段段流畅的代码、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据,无不展示着这个项目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