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这是我们的&39;107雨&39;,&34;李明远轻轻抚摸着那些管子,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
&34;仿照喀秋莎多管火箭炮设计,但性能全面超越原版。一次齐射可以覆盖四百平方米区域,摧毁一个加强连的有生力量。&34;
现场再次陷入死寂,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这个庞然大物,仿佛在看一个来自外星的神秘武器。
&34;不可能……&34;一位专家喃喃自语,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34;单管火箭炮就已经如此惊人,这个多管齐射的威力……&34;
&34;它和107火箭炮采用相同口径弹药,可以共用后勤补给。&34;
李明远继续介绍,声音平静得仿佛在讲解一件普通工艺品,
&34;发射架可以安装在卡车上形成机动火力,也可以固定在战壕中作为防御武器。最大射程12公里,最小射程800米。&34;
一位老专家颤抖着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伸手触摸那些发射管,像是害怕它们会突然喷射火焰。
&34;毛熊从未给我们这种技术……&34;他声音嘶哑地说道,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34;他们答应过,但从未兑现……而你,一个人就……&34;
杨部长激动得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他抓住李明远的肩膀,手指几乎要陷入肉里:&34;这……这……我们求了那么多年……从来没……&34;
李明远看着杨部长通红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心中既得意又心疼。
&34;关键是成本和生产难度,&34;李明远轻声说道,&34;我特意简化了设计,使用普通材料,采用标准化工艺。一个普通机械厂经过简单改造就能生产,成本不到进口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34;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在场所有人。
低成本、易生产、高效能——这简直是军工领域的终极追求,而李明远似乎轻描淡写间就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34;我……我需要坐下来……&34;一位首长抓着自己的头发,一屁股坐在地上,脸上的表情介于狂喜和崩溃之间,
&34;这不是在做梦吧?我们真的有这种武器了?&34;
李明远走到&34;107雨&34;前,亲自检查每一个发射管的角度和固定装置。
&34;如果批准批量生产,一个月内可以装备前线部队。根据我的计算,十个这样的发射架就能在常规战场上形成压倒性火力优势。&34;
&34;可以……演示一下效果吗?&34;杨部长声音颤抖,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期待。
李明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34;当然,我们特意选了这个地方进行实弹测试。&34;
十六管火箭炮被迅速调整角度,瞄准了远处一片荒芜的山坡,李明远亲自检查每个发射管的倾角,像个完美主义艺术家般一丝不苟。
&34;各位请退到安全区域,戴好弹壳耳塞。&34;李明远神色轻松,仿佛不是在操作大杀器,而是在点一支烟花。
距离发射台五十米外,杨部长带领一群军工专家和高级将领站成一排,紧张得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一位老将军用颤抖的手擦了擦眼镜,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34;三,二,一,齐射!&34;
李明远按下操作台上的红色按钮,语气平淡得如同在餐厅点了份炒饭。
刹那间,十六根火舌同时喷射,橙红色的光芒刺破天际,仿佛黑夜突然被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