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七
徐继长的奇幻邂逅:人狐间的爱恨纠葛临淄城东的磨房庄,住着一位名叫徐继长的年轻人。徐继长本一心向学,渴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然而命运弄人,多次应试皆名落孙山。无奈之下,他放弃了学业,投身官场,做起了小吏。一日,徐继长前往姻亲家中赴宴,归来时天色已晚,又多贪了几杯酒,脚步踉跄。路过于氏殡宫时,一阵晚风袭来,徐继长顿觉酒意上涌,口渴难耐。朦胧间,他瞧见前方有一座楼阁,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楼阁前,一位老者正坐在门口。徐继长上前作揖,向老者讨水喝。老者起身,热情地邀请徐继长进屋。徐继长跟着老者走进大堂,只见堂内灯火通明,陈设华丽。老者端来一杯水,徐继长一饮而尽,顿感舒畅。喝完水,老者说道:“天色已晚,路途难行,不如在此留宿,明日一早再走,如何?” 徐继长本就疲惫不堪,又加上酒劲,便答应了下来。老者吩咐家人准备酒菜,盛情款待徐继长。席间,老者突然说道:“老夫有一言,望君勿怪。君出身清白,品行端正,我有一幼女尚未许人,想许配给君,不知君意下如何?” 徐继长听后,又惊又喜,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老者见状,立刻派人通知亲族,并让丫鬟去叫女儿梳妆打扮。不一会儿,四五位身着峨冠博带的男子先后到来。随后,一位姿容绝美的女子身着盛装,袅袅婷婷地走了出来。徐继长瞬间被女子的美貌所吸引,神魂颠倒。众人纷纷入席,举杯畅饮。徐继长只觉头晕目眩,一心只想早早休息。几杯酒下肚后,他便推辞不能再喝。老者见状,让丫鬟引领徐继长和女子进入内室休息。徐继长躺在床上,询问女子的姓名和家世。女子答道:“我姓萧,排行第七。” 徐继长又追问女子的门第,女子笑着说:“我虽出身卑微,但配你这小吏,想必也不会辱没了你,何必穷究呢?” 徐继长被女子的美貌迷得晕头转向,也不再多问,与女子亲昵起来。女子依偎在徐继长怀中,轻声说道:“这里不宜久留,我听说你家中妻子为人和善,应该不会反对我们在一起。你回去后,收拾出一间屋子,我自会来找你。” 徐继长连连点头。不一会儿,女子便在徐继长的怀中沉沉睡去。等徐继长醒来时,怀中已空无一人。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躺在一片松树林中,身下铺着厚厚的黍穰。徐继长又惊又奇,起身匆匆赶回家中,将昨晚的经历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后,笑着为他收拾出一间屋子,打趣道:“新娘子今晚就会来了。”夜幕降临,妻子拉着徐继长去开门,笑着说:“新娘子是不是已经在屋里了?” 两人走进屋子,竟真的看到那位女子正坐在床上,盛装打扮,笑容满面。徐继长和妻子又惊又喜,女子起身参拜,态度恭谨。妻子连忙准备酒菜,为他们庆祝。此后,女子每天早起,主动操持家务,不用徐继长夫妇吩咐。一天,女子对徐继长说:“姐妹们都想来咱家看看。” 徐继长担心家中简陋,无法招待客人。女子说:“她们知道咱家不富裕,会自己带酒菜来,只需姐姐帮忙烹饪一下就行。” 徐继长将此事告诉妻子,妻子答应了下来。第二天清晨,果然有人挑着酒菜来到家中,放下担子便走了。妻子在厨房忙碌起来。傍晚时分,六七位女子来到家中,年纪最大的不过四十岁左右。她们围坐在一起,饮酒作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徐继长的妻子好奇地趴在窗边偷看,却只看到徐继长和七姐相对而坐,其他客人都看不见。直到北斗星挂在屋角,客人们才尽兴离去。女子送客回来后,主动收拾餐具,催促徐继长夫妇休息。妻子笑着说:“这些姐妹们想必都饿坏了,把桌上的酒菜吃得一干二净。”过了几天,徐继长听从妻子的建议,让女子再次邀请客人。客人们来了之后,尽情吃喝,只是留下四道菜,没有动筷子。徐继长疑惑地询问原因,客人们笑着说:“夫人不喜欢我们,所以留着等和事佬来解决。” 席间,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引起了徐继长的注意。女子年方十八九,身姿婀娜,面容娇艳,笑起来风情万种。女子名叫六姐,刚刚守寡。她与徐继长渐渐熟络起来,时常与他开玩笑。众人行酒令时,徐继长担任录事,禁止大家嬉笑戏谑。六姐却多次犯规,连喝了十几杯酒,很快便醉得满脸通红,娇躯慵懒,难以自持。不一会儿,六姐便不见了踪影。徐继长拿着蜡烛四处寻找,发现她正躺在暗室的床上熟睡。徐继长走近一看,只见六姐面色绯红,呼吸急促,心中不禁一动。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众人的呼喊声,徐继长急忙整理好六姐的衣服,发现她袖中有一条绫巾,便偷偷藏了起来。深夜,客人们纷纷离去。六姐还未醒来,七姐进屋将她摇醒。六姐打着哈欠,整理好衣裙,跟着众人离开了。徐继长对六姐念念不忘,想要拿出绫巾把玩,却发现绫巾不见了。他怀疑是送客时遗落在路上,便拿着蜡烛在台阶下仔细寻找,却一无所获,心中十分失落。女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别找了,绫巾已经被人拿走了,你再怎么找也是徒劳。” 徐继长惊讶地看着女子,将事情的经过如实相告,并表达了对六姐的思念之情。女子说:“她与你没有缘分,你们的缘分就到此为止了。” 徐继长询问原因,女子说:“她前世是青楼女子,你是书生,对她一见钟情,却遭到父母的反对。你相思成疾,危在旦夕,让人告诉她:‘我已命不久矣,若能得到她的抚摸,死而无憾!’她被你的深情所打动,答应了你的请求。但由于琐事缠身,未能及时前往,等她赶到时,你已经去世了。所以,前世你们只有一摸之缘,今生也不会有更多的缘分。”后来,徐继长再次设宴邀请姐妹们,唯独六姐没有来。徐继长怀疑是女子嫉妒,心中对她颇有怨言。一天,女子对徐继长说:“你因为六姐的事,错怪了我。她是真的不肯来,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夫妻一场,如今缘分将尽。我打算为你再努力一次,解开你心中的疑惑。她虽然不来,我却可以去找她。也许人定胜天,我们去登门拜访,说不定会有转机。”徐继长听后,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女子拉着徐继长的手,飘然而起,瞬间来到了六姐的家中。只见这里庭院深深,楼阁巍峨,与徐继长初次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六姐的父母出来迎接,说道:“小女承蒙您的照顾,我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疏于问候,还望您不要见怪。” 随即摆下宴席,热情款待他们。女子询问姐妹们的情况,六姐的母亲说:“她们都各自回家了,只有六姐还在这里。” 女子让丫鬟去请六姐出来,等了许久,六姐才姗姗来迟。她低着头,沉默不语,与之前的活泼开朗判若两人。不一会儿,六姐的父母便告辞离开了。女子对六姐说:“姐姐如此高傲,让我都被人埋怨了!” 六姐微微一笑,说:“轻薄郎怎么能靠近!” 女子拿起两人喝剩的酒杯,强行让他们交换喝掉,说:“你们连吻都接过了,还装什么矜持?”不一会儿,女子悄然离去,屋内只剩下徐继长和六姐。徐继长迫不及待地起身,向六姐逼近。六姐娇躯轻颤,婉言拒绝。徐继长拉着六姐的衣角,苦苦哀求。六姐的态度渐渐缓和,两人携手走进内室。就在他们宽衣解带之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喊叫声,火光冲天。六姐大惊失色,推开徐继长说:“大祸临头了,怎么办?” 徐继长惊慌失措,不知所措。等他回过神来,六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徐继长怅然若失,独自坐了一会儿。突然,他发现周围的屋宇都消失了。十几名猎人手持利刃,带着鹰犬走了过来,惊讶地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深夜躲在这里?” 徐继长谎称自己迷路了,并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一名猎人问:“你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 徐继长回答说没有。他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身处的地方竟是于氏殡宫。徐继长心情沮丧,只好怏怏回家。回到家后,徐继长日夜盼望着七姐能再次出现,每天清晨占卜雀喜,夜晚观察灯花,却始终没有七姐的消息。这段离奇的经历,如同一场虚幻的梦,让徐继长久久难以忘怀 。
2乱离
乱世重聚:命运交织的悲欢传奇刘芳辉妹妹的奇缘明朝末年,京都局势动荡不安,学师刘芳辉出身书香世家,妹妹与戴生早有婚约,婚期也日益临近。然而,北兵突然入境,京都瞬间陷入混乱。刘芳辉与父亲担心妹妹身为女子,在战乱中成为拖累,商议尽快将她送到戴家。就在家人忙着为妹妹梳妆打扮时,乱兵如潮水般涌入,父子俩惊慌失措,各自逃窜。刘芳辉的妹妹不幸被牛录俘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芳辉的妹妹惊讶地发现,牛录对她颇为尊重,从未有过轻薄之举。夜晚,牛录安排她睡在另一张榻上,饮食方面也悉心照料。一天,牛录又掳来一位少年。少年与刘芳辉的妹妹年龄相仿,仪表堂堂,气质不凡。牛录对少年说:“我没有儿子,想让你继承我的家业,你愿意吗?” 少年连忙点头答应。牛录又指着刘芳辉的妹妹说:“若你愿意,就把这女子许配给你为妻。” 少年听后,满心欢喜,当即应允。当晚,两人同榻而眠,相处融洽。枕畔,他们互诉姓名,这才发现,少年正是戴生。命运的红线,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奇妙地将两人牵在一起。此后,他们相互陪伴,共同面对未知的命运。陕西某公的阖家团聚陕西有位官员,在盐司任职,因公务繁忙,家人并未随他赴任。姜镶之乱爆发后,家乡沦为盗贼横行之地,与外界的音信彻底断绝。战乱平息后,官员派人回乡打探消息,却发现百里之内荒无人烟,根本无从打听家人的下落。后来,官员进京复命。他手下有个老班役,妻子去世后,因家境贫寒,无力再娶。官员便资助他几两银子,让他去买个媳妇。当时,大兵凯旋,带回无数被俘妇女,这些妇女被插上草标,在集市上像牛马一样售卖。老班役带着银子来到集市,自知银子不多,不敢奢望能买到年轻貌美的女子。在人群中,他看到一位老妇人衣着整洁,便将她赎了回来。老妇人坐在床上,仔细端详老班役,问道:“你不是某班役吗?” 老班役惊讶不已,询问老妇人如何认识自己。老妇人说:“你曾在我儿子手下当差,怎么就忘了!” 老班役震惊万分,急忙将此事告知官员。官员赶来一看,发现老妇人正是自己的母亲,母子俩抱头痛哭。官员为表感激,加倍偿还了老班役赎身的银子。老班役因得到了丰厚的补偿,便不再计较娶老妇人的事。他又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举止优雅,气质脱俗,便将她赎了回来。女子一边走一边回头,对老班役说:“你不是某班役吗?” 老班役再次惊讶,询问女子缘由。女子说:“你曾在我丈夫手下当差,怎么不记得了!” 老班役愈发震惊,带女子去见官员。官员一看,女子竟是自己的夫人,忍不住悲从中来,失声痛哭。一日之内,母亲和妻子得以重聚,官员欣喜若狂。为了报答老班役,官员拿出百金,为他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想必这位官员平日积德行善,才有如此福报,连鬼神都被他的品德所感动,促成了这桩团圆美事。可惜讲述此事的人忘记了官员的姓名,或许秦中一带还有人能道出其中详情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家庭的悲欢离合,如同命运的交响曲,奏响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也让人们看到了乱世中团聚的珍贵。
3豢蛇
蛇踪谜影:深山古刹的惊魂见闻泗水山遇蛇在泗水的深山之中,有一座古老的禅院。这里四周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唯有一位道士在此栖息修行。传言山中多有大蛇出没,因此游客们都对这片山林敬而远之。一日,一位少年为了捕捉老鹰,深入山林。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少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正焦急时,他远远望见一座寺庙,便急忙朝着寺庙奔去。道士见到少年,十分惊讶,说道:“居士从何而来?幸好没被那些家伙瞧见!” 说罢,便请少年入座,端出粥饭招待。少年还没吃完,突然,一条巨大的蛇爬了进来。这条蛇粗达十余围,昂着头,双目怒睁,眼中闪烁着如电般的凶光,死死盯着少年。少年吓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道士见状,伸出手掌猛击蛇的额头,呵斥道:“去!” 大蛇乖乖地低下头,爬进了东屋。它身躯庞大,蜿蜒许久才全部进入,整个屋子被它填得满满当当。少年惊魂未定,刚坐下,又一条蛇爬了进来。这条蛇比之前那条略小,约有五六围粗细。它一见到少年,立刻停下,吐着信子,眼睛眨动,模样十分骇人。道士再次叱喝,这条蛇也爬进了屋子。由于蛇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屋内几乎没有可供休息的地方,有的蛇甚至半绕在房梁上,墙壁上的土被震得簌簌掉落。少年惊恐万分,一整晚都不敢合眼。第二天清晨,少年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道士将他送出禅院,少年出门后,只见墙上、阶下到处都是大蛇,大的如同瓦罐,小的好似茶盏,或行或卧,形态各异。这些蛇一见到生人,便露出贪婪的神情,仿佛随时都会扑上来吞噬。少年紧紧挨着道士,在他的护送下,小心翼翼地走出山谷,才得以平安回家。蛇佛寺惊魂在我的家乡,有一位前往中州的旅人,借住在蛇佛寺中。傍晚,寺中的僧人准备了晚餐,其中的肉汤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旅人品尝时,发现汤里的肉块呈圆形,很像鸡脖子。他疑惑地问僧人:“杀鸡怎么会有这么多鸡脖子?” 僧人平静地回答:“这是蛇肉。” 旅人听后大惊失色,跑到门外呕吐起来。夜里,旅人躺在床上,突然感觉胸口有东西在蠕动。他伸手一摸,竟是一条蛇,顿时吓得跳起来大声呼喊。僧人闻声赶来,淡定地说:“这是常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说着,便用火把照亮墙壁,只见墙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蛇,床上床下也到处都是。第二天,僧人带着旅人来到佛殿。佛座下有一口巨大的井,井中有一条大蛇,粗如巨瓮,蛇头探出井边,却不出来。僧人点燃火把往下照,只见井中蛇子蛇孙数以百万计,它们群居其中。僧人解释道:“从前蛇群出来为害人间,佛祖坐在井盖上镇压,才平息了这场灾祸。”这些充满惊悚与神秘的经历,仿佛一个个谜团,给亲历者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也在民间口口相传,为泗水山和蛇佛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