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车间主任
听到陈海的话,陈江拧了一下午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一瓶罐头,基本上是由六两山楂和一两半的白糖和一两半冰糖熬出来的。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哪怕是算上罐头瓶,人工、电费和燃油等费用,成本也绝对不会超过一元钱。
粮食局那边陈江已经通过黄宁打点好了关系。
他收来的粮食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都会按照五毛八的价格,以精品粮的价格回收。
当然了,粮食局的领导不会白忙。
这五毛八的单价里面有五分钱,陈江是要送回到领导的腰包的。
处处关系,处处回扣。
有钱大家一起赚,那大家就会都希望你赚的更多。
将近九百瓶罐头,换了五千斤粮食。
这一趟的纯利,纯利至少一千三四百块钱。
而这还只是这个小工厂第一天的试运行,算上反复确定罐头用料配比,生产线只运转了半宿的结果!
这个新的厂房周围没有民宅,不存在什么噪音扰民的问题。
如果再招些人,二十四小时两班倒,将生产线全力运转起来的话,一天至少能搞出三千瓶罐头。
那样的话,一天的纯利就是四五千块!
“把宿舍的人都交出来给山楂卸车。”
陈江对着石燕开心说道。
“明天我去市场招人!”
陈江叼着烟坐在院子里,脑子里则是开始盘算起了这买卖后续的发展。
建和县生产罐头的厂家不止自己这一个,大大小小的罐头作坊足有十几家。
其中还有一个大型的综合罐头厂,比他的还要大一些,产品更是撒便了整个丰林市。
只不过这些老板的思路实在是太古板了些,虽然有分销渠道,可最末端也就是到了一些供销社而已。
这种分销方式,好处是一旦谈妥,销售渠道便十分稳定且长久。
可坏处却是,这种销售是被动销售。
只能等待谁家有事情,或者逢年过节走动的时候,百姓自己上门去买罐头。
这也就是黄宁口中说的,做罐头的大有人在,可发家的却一个没有。
而陈江现在的销售模式,相当于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主动营销推广。
尤其是六斤玉米换一瓶售价四块钱的罐头,这种心理暗示让老百姓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更是直接刺激了消费。
但是这方法就好似是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之前,大家都想不到。
可只要听说了陈江的玩法,别人也可以毫无门槛的模仿。
别的小作坊还好,他们最多也就只是和陈江一样,做一些应季的山楂罐头,照葫芦画瓢的一起用罐头换粮食,倒也挤占不了多少市场份额。
可那个比陈江这个还要大的工厂,一旦走相同的路子,那绝对是极大的冲击。
不说别的,单说人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罐头。
上下游的原料供应商和分销商,就不是陈江玩得过的。
到时候,人家黄桃,山楂,草 莓各种口味的罐头一起上车,只是几天就能把陈江的势头彻底压下去。
到那时候,就只能打价格战了!
陈江正叼着烟想着,嘴里的烟却是被一只手直接抢走。
石燕?
陈江侧头看向了来人,却见到石燕叼着烟猛地吸了一大口。
“姐姐,烟可不是这么抽的啊!”
陈江赶忙将那烟蒂抢下扔到了一边,目光则是看向了石燕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