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格局很大
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无菌化的概念。
加上发酵原本需要微生物的参与,似乎这一点也没那么受到重视。
可,杨松海认为,无论是不是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卫生都应该是排在第一的。
这时候虽然没有丰富的大型设备,以及先进的科技,但卫生是可以保障的。
这算是解答徐天奇的心中的疑惑,他觉得也有些道理。
接着,杨松海又继续说:“刚才我问徐同 志,其实放在地上还有一点不好。”
“我们需要用到大量的茶叶,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
“如果想用品质好的茶叶,或许量达不到。”
徐天奇听到杨松海提到这一点,深表认同。
之前他犯难,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好茶叶少,用现有的工艺量不够。
“杨同 志也有办法?”
他心中有些惊喜,如果杨松海有办法,那他这次来对了!
杨松海不知道他的心思,只是微微点头,继续说:“还是我刚才说的离地发酵。”
“因为化整为零,只要在容器里面堆放足够的量,一样能实现渥堆发酵的效果。”
“这样一来,茶叶上的选择空间更大了!”
“就算是产量再少的茶叶,只要改变容器大小即可。”
杨松海之前给出的提议,不是说用差的茶叶才行。
只是,现有的技术达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也能满足茶客口感的需求。
但。如果能选用更好品质的茶叶,自然是更好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
徐天奇没有开口,而是默默想一下。
他仔细想着杨松海说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
啪!
他猛地一拍大腿,惊喜地看着杨松海,“杨同 志你这想法很有道理,我觉得可以一试!”
“一试?茶厂要改进技术吗?”杨松海微微皱眉,留意到徐天奇的言下之意。
徐天奇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他刚才一时激动,说快了。
但,杨松海不介意。
他想到上一世,到茶叶新工艺出现后,有不少茶农采摘名贵的古茶树,制出千金难求的极品茶叶,差不多是用这样的方式。
杨松海想到茶厂要提升工艺,立马提醒道:“其他工艺都没事,但千万别改变压制的工艺。”
见杨松海很严肃的样子,徐天奇追问。
厂里确实最近有人从外面学习回来,提起过这事。
杨松海最近有时间,也有好好地分析过,为什么上一世的时候,易武茶经久不衰。
他认为,也是跟工艺有很大关系。
除开易武茶外,其实还有很多百年老茶,但都没能保留下来。
杨松海因为爱喝茶,也去参观过。
他记得当地人有跟他说,那些老茶后面在压饼时,都慢慢选用蒸汽压制。
他们压制是采用冷压,没有蒸气。
“外面应该有不少是结合蒸气去压制茶叶,但这样一来,茶叶会回潮。”
“冷压不会产生,能更好地保证茶叶品质。”
“还能,保证茶叶内的酶完整被保留,也能保存得更久。”
徐天奇听完后,虽然认同,却也提出一个疑惑。
“你说得确实是有道理,但外面很多地方采用蒸汽压制,还有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