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退隐可能会使东宫的实力有所衰减,但出于对其健康的考量,这或许是必要的选择。
至于李承乾担心有人会为难魏征的事情,李世民则并不怎么担心。
低头看了看下面摆放的一封诏书,那正是关于册封魏征次女为太子良悌的诏令。
今天如果李承乾反对魏征退休,李世民就会直接毁掉这份诏书。
假使魏征的女儿成为太子良悌,其相关事宜自然无人敢怠慢处理,加上由王德亲自操办,绝不会有任何差池。
其实今天还一件大事,那就是关宇户部的事情。
他希望李承乾能够多关注户部,但是又担心他的手伸得太长。
但在回宫后经过深思熟虑,除开其他因素,有一点不容否认,即如今的户部管理并不尽如人意。
像农政官赵元楷一样,现任户部尚书唐俭虽然能够胜任工作,但仅仅是合格而已。
他们需要像太子一样有大眼光大格局的人来带领!
举行封禅大典,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口问题上。
但是人口问题怎么可能立马解决!
这个不现实啊!
经过这几天的反复思考,皇帝已经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具备前往泰山举行封禅礼的资格。
尽管残酷,但这却是事实。
他在这个位置也已经十多年了。
看到事情自然要比过去通透了一些。
他不是不想名垂千古。
只是,有些事,他的责任告诉他,不允许这么做!
李世民决定接受这一点,并认为封禅嵩山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无论如何,户部终究需要取得一些成就。
算了,不如先让太子在农政方面做出些成绩吧。
至少目前来看,太子大概还没有想过要染指户部的事宜。
思绪收回,皇帝向身旁问道:“那件事查得怎么样了?”
王德随即出列禀告道:“启奏陛下,微臣调查发现,最近东宫的御医们并不知晓太子良悌怀孕的消息。不过据称东宫后院是由太子妃苏蝉儿严格管理,特别是安康郡主和太子良悌那里更是如此。此外,关于东宫内部事务,太子几乎不加干涉。”
“承乾不知此事?”
瞬间李世民明白了过来:这件事李承乾是真的不清楚,全部都是太子妃苏蝉儿一人在打理。
也就是说,去魏征府第那天发生的所有事情,李承乾也一概不知。
想到这里,皇上的头疼突然加剧起来。
不是因为李承乾的缘故,而是苏蝉儿的存在让他感到棘手。她是太子妃的身份。
假如太子妃什么都不说,那她就跟不存在一样没有任何影响。
然而现在的苏蝉儿展现出了相当不错的治理才能。
尤其是她还为太子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这样一来,反而提升了太子妃的地位。
要知道,在大唐所有的内命妇当中,仅次于皇后的是太子妃而非皇贵妃。
因为太子妃代表了正妻的地位,她天生就拥有着代理皇帝及太子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
而皇贵妃却需要得到皇帝特别的任命。
当太子妃能够稳重地站出来发声时,东宫在其心中的份量早已不同于往日。
轻叹一声,李世民不由得露出微笑,旋即便又换上了沉重的表情。
这一年以来,太子在处理政务方面的出色表现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
找不出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相反,跟随他在洛阳的李恪,虽说也在编纂书籍,但实际上主导这项工作的人是苏勖。
综合各方面来看都比不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