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武?”
“武学奇才?”
这两个词在安宁镇掀起一阵波澜,众人面面相觑,目光齐刷刷落在孙河身上。街边的茶摊前,几个老人放下手中的茶碗,眯着眼打量着这个少年。
一个孤儿,竟然去学武?
这消息太过惊人。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孤儿的命运向来凄惨。不是沦为乞丐,就是卖身为奴,运气差些的,怕是连年都活不过。街角的老王头叹了口气,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最后不是饿死就是病死。
孙河的父亲梁大海去世时的场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一口薄皮棺材,一块木碑,草草葬在后山。当时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连棺材板都是东拼西凑来的,墓碑上的字迹歪歪扭扭,连个像样的祭品都没有。
这样的家境,哪来的钱去学武?
众人的目光在孙河身上来回打量。这少年生得清秀,但在这世道,男子长得再好看也是无用。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布衣,脚上的草鞋都快散架了,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拿得出学武钱的样子。
可眼前这一幕,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那三个无赖狼狈逃窜的背影,无不昭示着孙河的变化。他们可都是镇上有名的混混,平日里欺男霸女,无人敢惹。今天却被一个少年打得抱头鼠窜,连裤子都跑掉了一条。
“这小子,真有两下子啊。”茶摊老板搓着手感叹道,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我就说嘛,这孩子不一般。”王婶子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凑到人群中说道,“前些日子我就看他总往后山跑,原来是在练功夫呢。”
先前孙河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捕鱼本事,每日进账近百文。后来更是捕到宝鱼,一条能卖两条价。那些渔夫们个个眼红,却怎么也学不会他的本事。
原来,这些钱都用来学武去了。
“阿水有出息了!”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大声喊道。
“以后可莫要忘了我们这些街坊邻居啊!”又有人附和。
“对对对,成了武师,可要收我家小子当徒弟!”
七嘴八舌的恭维声此起彼伏。有人甚至开始谈论起孙河的未来,说不定能当个镖师,或是加入武馆当教习。
孙河只是淡淡一笑,说自己运气好罢了。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的人群,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些人,在他父亲去世时,可没有一个人来帮忙。
这番话,无非是给这些人提个醒。一来,他没钱了;二来,他会武功,不是好惹的。
回到家中,孙河搬开米缸,从泥土里挖出藏着的银钱。清点一番,分文未少。屋子里很暗,只有从破旧的窗户缝隙中透进来的一线阳光。他数着银子的手有些发抖,这可是他这几个月来的全部积蓄。
“还好还好。”他长出一口气,将银子重新包好。
秋税将至,这笔钱可不能出差错。街上已经开始有人议论,说今年的税比往年要重。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变卖家当,就为了凑够这笔钱。
托一条鞭法的福,渔夫的税额很简单,成年男子一两银子。只是因为火耗的缘故,实际要交一两三钱左右。这已经是很优惠的税率了,比那些种地的农户要好得多。
虽说他还差几个月才满十六,但在这个时代,差几个月和差半年都是一样的结果——都得交税。税吏们才不管你是不是刚好差那么几个月,该交的税一文都不能少。
更麻烦的是,云江水乡一带还要交粮食。这是祖制,就算你是渔民,也得交粮。
“得赶紧去买米了。”孙河将银钱揣进怀里,随手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表格。屋外传来邻居家孩子的嬉闹声,他却顾不上理会。
这是他琢磨出来的科学练功法,通过记录,找出最佳练功时间和效率。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这可是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一个人练到深夜。有时候手掌都磨出血,但他咬着牙坚持下来。那些日子里,月光是他唯一的伴侣。
第二天一早,孙河便赶到米庄。
米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推门进去,迎面是一排米箱,里面盛着各色米粮。空气中弥漫着稻米的清香,柜台里正坐着一位老板,正埋头算账。
“这位客官,要买什么米?”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堆满笑容。
“精米多少钱一斗?”孙河开门见山地问道。
“十文一斗。”
“怎么涨价了?”孙河皱起眉头。上个月才八文钱,这么快就涨了两文。
伙计笑道:“这不是秋税将至嘛,谁也不想去服徭役,自然价格就上去了。再晚两天,没准要涨到十一二文呢。”说着,他还意味深长地看了孙河一眼。
孙河正要讨价还价,柜台后的掌柜抬起头,冷冷道:“这价钱哪儿都一样,买就买,不买请让开。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孙河心中暗骂,但还是忍了下来。安宁镇就这一家米庄,得罪不起。要去福禄镇买米,那可是十几里地,就算有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一石半米,用银子结算如何?”他掏出银子,放在柜台上。
掌柜拨弄算盘:“一两六钱。”珠子撞击的声音在安静的店铺里格外清脆。
孙河略一思量,这价钱还算公道。虽然比往常贵了些,但也在预料之中。
“成交,不过要送货上门。”
“在哪儿?”
“就在安宁镇。”
“那没问题。”掌柜收起银子,写了张票据给他。
付完钱,孙河又采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两个箩筐、一床新被褥、两套衣衫、两双布鞋、一张好渔网,还有肥皂、牙刷和牙粉。这些东西他早就想买了,只是一直舍不得。
这一通买下来,剩下的银子就所剩无几了。他摸了摸钱袋,里面只剩下几个铜板在叮当作响。
“钱真是不经花啊。”孙河抱着软乎乎的新被褥,心里却美滋滋的,“今晚总算能睡个好觉了。”
回家的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耍,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他也是这样无忧无虑地在街上跑来跑去。可是自从父亲去世后,一切都变了。
他加快脚步往家走去,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打算。秋税的事情解决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得想办法多赚些钱,不然冬天就要挨饿了。
天色渐暗,街上的行人开始稀少。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提醒着这一天即将结束。孙河站在自家门口,看着这个破旧的小院子,心中五味杂陈。
这就是他的家,虽然简陋,但至少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