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孙承宗恭敬应道,目光紧紧跟随着皇帝的手势。
“户部要与军委会配合,筹备各地军粮粮仓。”崇祯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在几个重要节点停顿。
毕自严立刻应道:“陛下放心,臣必全力配合孙阁老。”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生怕落后其他大臣一步。
韩爌忽然开口:“陛下,如果要组建全新的军事力量,臣以为可将地方卫所尽数撤销。”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崇祯转过身,目光落在韩爌身上,轻轻摇了摇头:“此事不急,待新军建成后再议。卫所在建军过程中未必无用。”
“陛下圣明。”韩爌连忙应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崇祯重新在龙椅上坐下,声音平缓:“诸位回去思考五位总督和五位都督的人选。”
“臣等遵旨。”大臣们整齐应道。
“今日议事到此为止。”
待大臣们退去后,崇祯独自立于地图前,目光在辽阔的疆域上游移。
作为帝国元首,他需要把握大方向,制定框架。至于军区分布、各省兵力配置等细节,自有孙承宗和李邦华去完善。他的手指轻轻点在地图上,思绪纷飞。
军队规模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军事装备同样如此。养军耗费巨大,一旦无节制扩军,极易导致财政崩溃。他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从部队编制到交通网络,直到粮食的储备工作,一个庞大的军政体系框架在脑海中逐渐成型。
“是时候让军事学院从京城大学独立出来了。”崇祯喃喃自语。
这套体系要真正发挥效用,至少需要几年时间。至于所需军费他摇摇头,这些就交给军委会去筹划吧。
崇祯走到案前坐下,开始专注地书写。从牛顿定律到摩擦力原理,从热力学概述到时间度量,一项项详细记录。
待到收笔时,已是夕阳西下,殿内昏暗一片。
“王承恩。”
“皇爷。”王承恩从殿外快步走入。
“将这些送去印刷,然后交予科学院。”崇祯将厚厚的文稿递给他。
“是。”王承恩接过文稿,对皇帝这种习惯已是见怪不怪。这两年来,皇帝时常会写下一些奇特的理论和图纸,每次都让科学院的那些学者们兴奋不已。
“朕要换身便服,出宫接红娘入宫。”崇祯站起身,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手腕。
“马车已备好。”
换上一身普通衣衫,崇祯带人出了宫门。春寒料峭,京城城笼罩在暮色中。街道上行人渐少,偶有几家酒楼的灯火透出温暖的光亮。
掀开车窗帘,崇祯看见不少百姓正往国库银行方向走去,想必是去兑换银钞的。这段时间,银钞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民众对这种新型货币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
经过雅兰商行的时候,店内仍有不少顾客。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店内灯火通明,柜台前排着长队。只要民众逐渐接受银钞交易,确信其价值稳定,自然会将更多银钞存入银行。银行资金充裕,便可进行投资生息。
正想着,雅兰堂内堂突然传来喧哗声。崇祯示意马夫停车,凝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银子怎么就不能用了?把你们店主喊过来!”一个嚣张的声音响起。
一个女接待温声细语道:“这位公子,朝廷已有明令,京城城雅兰堂商品必须使用银钞购买,还请见谅。”
“本公子今天就要用银子买,你们要是不愿意卖,也得乖乖卖!知道本公子是谁吗?”那人身着貂裘,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面带傲色。
“这位可是朝廷新任通政司使李若星大人府上的公子!”他身旁一个穿着华贵的同伴帮腔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