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芳立马竖起大拇指,开始滔滔不绝地夸赞。一旁的年轻人满脸不耐烦,"大姨,你到底带我来干什么!这就是你说的大师?她成年了吗?"
杨玉芳瞪了他一眼,"不准对大师无礼,不然我告诉你妈!"
年轻人撇了撇嘴,但还是乖乖闭上了嘴。杨玉芳强拉着他蹲下,"大师,别介意,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你通天的本事。"
柳烟微微颔首,"我懂,年轻人嘛。"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对这种质疑早已习以为常。
杨玉芳拿出一千块钱和一张写了出生日期的纸递给柳烟,"这孩子叫陈阳辉,刚毕业考进了体制内,待了一年就想辞职。说要去南方跟校友一起创业,还说年轻人不能在体制内虚度光阴,趁着年轻干出一番大事业。"
"这不是脑子有毛病吗?"杨玉芳越说越气,"创业?创个屁,到时候欠了一屁股债,灰溜溜滚回家,有这闲工夫,不如好好待在体制内,慢慢熬,说不定运气好就升职了。"
柳烟接过纸条,闭目凝神。她的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面,仿佛在感受其中蕴含的命运轨迹。片刻后,她睁开眼睛,目光如炬。
"你的命格显示,稳扎稳打才是正途。"柳烟缓缓说道,"但具体如何选择,还需要你自己深思熟虑。"
陈阳辉皱眉,似乎对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不太满意。"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要稳扎稳打?"
柳烟不以为意,"年轻人,人生的路很长,每个选择都会影响你的未来。我只能告诉你大致方向,具体怎么走,还得看你自己。"
杨玉芳连连点头,"对对对,大师说得太对了。阳辉啊,你听大师的,别去冒那个险。"
陈阳辉撇了撇嘴,但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柳烟看在眼里,心中暗叹。她知道,年轻人总是急于证明自己,但有些教训,必须自己去经历才能真正明白。
"如果你真的决定要创业,"柳烟突然开口,"记住,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送走了杨玉芳和陈阳辉,柳烟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第二个徒弟,或许很快就要出现了吧?
柳烟静坐街边,眉目如画,神情淡然。
忽然,一位中年妇女拽着个腼腆少年挤了过来。
"大师!"妇女焦急地喊道,"给我侄儿算算前程可好?"
柳烟抬眼,只见少年低着头,不敢与人对视。
"小伙子,"柳烟温声细语地问,"叫什么名字?"
少年怯生生地答道:"孙晨。"
"孙晨,"柳烟笑了笑,"别紧张,当作聊天就好。你有什么喜欢的事吗?"
孙晨迟疑片刻,小声道:"喜欢雕木头。"
柳烟眼前一亮,"可以给我看看你的作品吗?"
孙晨的婶婶孙桂兰连忙掏出手机,给柳烟看照片。
柳烟仔细端详,赞叹道:"天赋异禀啊。孙晨,你真有潜力成为一代雕刻大师。"
孙晨闻言,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是大家都说这没前途"
柳烟认真地说:"前途如何,要看你怎么定义。那些隐于人后的艺术大师,用尽一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流传于世,这不也是一种好前途?"
孙晨若有所思,柳烟继续道:"你的天赋在此,兴趣在此,为何不大胆选择?人生苦短,莫要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