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油水特别少。
靠山屯不靠江,连鱼都很少。
有人说,东北现在的野鸡子、狍子老多了,路上都有得捡。
那是因为现在不允许打,实施动物保护法。
在1968年前后,大家为了吃口肉,那叫一个拼。
用套子的、用地窖的、用枪的,五花八门,各显其能。
结果是,野生动物被霍霍得差不多了。
当然,也不绝对。
很多动物,尤其是狍子的马鹿,都是从北面过来的。
黑龙江一上冻,就能看到那边的动物排着队,往咱这边跑。
当然,咱们这边也有出国的,但是很少。
有不少赶山人,就守在江边一带,运气好的话,确实能揍上狍子。
但是,大家很有默契,很少在江边揍。
因为,就算揍上了,也不一定能追得上。
追一半就不能追,另一半就是过界了。
扯远了,这里只是想告诉大家,这个年代赶山不容易,想吃口肉更不容易。
有多不容易,看眼前这些民兵,一个个伸长脖子,直咽口水就知道了。
一大盆老虎肉,焖了得有一个小时,那叫一个香气扑鼻。
不能光放老虎肉,里面搭配了酸菜和粉条子,炖了一大锅。
馍馍更是不限量供应,能吃多少拿多少。
这伙食,绝了!
光让大家来抢,肯定不行。
苏菊方把肉装成十四个铝盘,十名参训民兵,陆明洲、张黑子、门卫加上他自己,刚刚好。
陆明洲尝了一口,觉得也就这样。
老虎的肉,全是筋,换句话说,就是柴。
好在苏菊方手艺不错,里面放了高梁酒和老姜,腥味遮掩了不少,嚼起来也软烂。
总而言之,还是狍子肉好吃。
但这群民兵,哪里有得选?
不管什么肉,有口肉吃就是谢天谢地。
那叫一个风卷残云,连谢丹这种女孩子,都没斯文多少。
最后一点汁,都蘸着馍馍吃了。
剩下的油星子,也舍不得,泡了一些开水,喝下肚去,仍感觉意犹未尽。
比拳头还大的馍馍,有人连炫七个。
这下,连苏菊方都有些替陆明洲心疼,这伙食费也太高了。
陆明洲却无所谓,上次“打狼英雄”,公社和县里送来不少慰问品,光面粉就有三百多斤。
再说,他现在小有积蓄,自己出钱买,也没压力。
餐后两下小,下午的训练继续开始。
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老虎肉真能补气血。
但是效果很明显,个个都是龙精虎猛,在吊沙袋环节,显得更为轻松。
陆明洲开始不当人。
“苏连长,每人的沙袋,里面增加一百克。”
“是!”
于是,下一次吊沙袋,又是一片鬼哭儿狼嚎。
下午第一次武装十公里,除了陆明洲,没有人跑完全程。
大部分人,是在六、七公里后,一瘸一拐走完全程的。
晚饭,一直到很晚才吃。
饭后,陆明洲做了一次训练总结。
“今天,训练效果不错,大家精神很顽强,值得表扬。”
“但是,光这样还不够,仅仅是这种水平,我们拿不到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