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4章 巾帼不让须眉
程瞎子却咦了一声道:“二丫头,你知道的还挺多嘛。”
是杜阿银轻轻撇了一下嘴,这点皮毛也叫多,他程瞎子真的是井底之蛙,却听程瞎子接着道:“大周应该有二十几个州吧,每个州下设郡,郡下设县,县下有镇,镇下有乡,乡下是村;邺州一共有四个郡,我们属于沙和郡,沙和郡大约有十来个县,不过就陵川、歧西、旦沟三个县富裕些,人口也多些;邺州和其他州比起来,地盘不算小,但大多地方都缺吃少穿,大多地方也不适合种植,算是苦寒之地。”
“我前次不是听你说这封左丘王是大周的四大世家,这左县尹是不是左家的,丘无为是丘家的?”“那还真是,听说这个左县尹还可是左家的佼佼者。”
“有多佼佼?”
程瞎子乐呵呵道:“应该属于嫡系吧。”
“我看呀这些大家族的嫡子往往败家子的多。”杜阿银不屑道。
“但这个据说真不是。”
“又是据说,那左家和丘家怎么让他们来这样穷乡僻襄任职,不让他们去那些富有的地方任职,富有的地方才有油水呀?”
“为啥称为世家,这世家是不图名不图利不图钱,要的就是清流名节。”
“吹大牛罢了,说不准左家看重这种穷乡僻壤,就是认为这样的地方能出政绩,出大政绩。”杜阿银说这话时,见齐富在笑,笑得很奇怪。
“也许是吧。眼下哪还管得了这些,西凤关一破,西凤县的县尹别说组织人守城,而是在西凤关破之前,就带着大妻小妾和金银细软跑了,他们这一跑,害得大家连中秋都没得心情过了。”
“啊,别说中秋那阵子太忙,都忘了这事,跟大家心情有啥关系,不过这西凤关的县尹真是败类!”杜阿银说完,程瞎子啧了一声,“你不是还没开战,就准备带着全家逃到山上去吗?”
“我?我和他能一样吗,我是民他是官。”杜阿银说完一拍桌豪气道,“就算我要跑,我也要支持左县尹五百支火把!无偿的!”
大家都惊呆了,杜阿银继续豪气道:“嘴都张那么大干啥,火把也是军用物资,战时重要的军用物资,知道不?”
大家没回过神的时候,院门口传来一个男子爽朗的声音:“好样的,本官可都听见了,无为记下来,商户齐家支援战备物资火把五百,三日之内送至府衙。”
丘无为的声音也传来了:“属下已记下了。”
大家才回过神来,一齐转头看向杜阿银,院外已经没声音了,杜阿银呃了一声问:“我不是在做梦吧。”
然后杜阿银觉得刚才那声音有点耳熟,只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听到过这声音了。
大家一齐摇摇头,已会算点帐的杜阿金咬牙切齿道:“杜阿银,你知道五百支火把,能卖多少钱吗,七贯多钱呀,你疯了吧。”
杜阿银也懊恼道:“冲动还真是魔鬼。”
“要不?”杜阿金出个损招,“要不,你反正要进山里躲,我们收拾收拾即刻就躲进山里。”
杜阿银白了杜阿金一眼道:“真没远见,打完了,你就不打算回来了吗?”
“那北枭比西凉子凶残得多,本仙估摸一个县临时凑起来的守城卫队,够呛!”杜阿银便安慰杜阿金和程瞎子道:“大周那么大,也不可能只有个邺侯能打仗吧,眼下西凤关情势危急,消息传回去得要时间,朝廷找个能打的将军,也要时间,大仙就莫要唉声叹气了。”
“可惜的是那邺侯生平战无败绩的名声,民间都只知晓他打仗厉害,据说已薨的英帝是幼年登基,政务一直掌握在辅政重臣左氏手里,这位邺侯十五岁就敢在朝臣面前击杀当时的左氏权臣,逼左家还政于英帝,然后用五年抗击北枭西凉,二十岁封侯,成为英帝削蕃制度的中流砥柱力量;大约又有几年光景,也就是天化一年,邺侯突然销声匿迹了。准确来讲,没他就没有英帝的帝位。”
杜阿银嘿嘿笑道:“这左氏不是清流嘛,清流还把持朝政;这邺侯不就是功高盖主,皇上容不得他,给他封个边远的不毛之地,让他自生自灭呢,好在他聪明,知道激流勇退。”“那倒也不是。”
“邺州虽然比不毛之地强点,但也富庶不到哪儿去,我听人说南边这两郡还好些,北边那两郡都接近荒漠了,种啥都不长呀。”
“邺州确实不是啥富庶的土地,但东边靠海的那个兰陵郡盛产珍珠,都是鸽蛋大小的珍珠,一颗珍珠价值都能过千金,所以又有一说,说邺侯有钱了,就过起那娇妻美妾、骄奢淫逸的生活,时日一长,锐气尽消,自然没当年的勇猛,也不是北枭和西凉的对手了。”
“那证明这位邺侯想通了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杜阿银说这话的时候,齐富更乐,杜阿银白了齐富一眼道,“你乐啥乐,你听得明白吗?”
齐富忙摆手道:“为夫自是听不明白。”
程瞎子又道:“如若是这样,这位英帝也太没眼光了,毕竟邺侯退隐时,蕃王的兵权还没全收回来,边境也不太安稳,大周的朝政并不稳当。这才几年,弊端全都出来了,不战就算了,战非输不可。”
“虽然会打输,但战前也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杜阿银没想到自己这平和挣银子发家致富的小日子好像真的要到头了。
一提及守城和对抗北枭,大家都没有吃喝的心情,很快就散了。
杜阿金立刻哭丧脸问杜阿银:“妹子,难不成,你真要给县衙送火把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可你是女子,不是君子。”
“废话真多,不知道巾帼也不让须眉吗?”杜阿银结束与杜阿金的争论问,“柴房里的木材还剩多少?”
“最多能做两百支。”杜阿金太郁闷了,回得心不甘情不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