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徐家,一大家子围着个小男孩,个个脸色惨白,手足无措。
那孩子被憋得脸色紫青,窝在他娘怀里,一动也动。
程老头扒了扒眼皮,又摸摸脉说:“用老办法吧,根生去拿双筷子,把绣花针烧红掰弯!”
徐根生答应一声,徐婆子赶紧去找了。
“爹,我来看看!”
程拾娘胖胖的身子挤了进去。
还没等程老头开口,徐根生就生气地说:“拾娘,别凑热闹,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孩子娘抱着孩子,扭了脸,厌恶地瞪了程拾娘一眼。
徐婆子拿了东西来,看到了程拾娘说:“闪开,别耽误你爹给虎儿治病!”
见徐家人这么对闺女,程老爹心里有气,但现在不是争执的时候。
他把弯了的绣花针绑在筷子上,让人把孩子嘴撬开。
这是郎中们普遍的处理方法。
去年被鱼刺卡住的孩子,也是这个处理方式,但鱼刺太深了,没办法弄出来。
有人把蜡烛移了过来,程老头仔细看了好久,都没发现豆子的影子。
徐家人已经开始哭了。
孩子的呼吸微弱起来。
“再不采取措施,孩子会死的!”程拾娘喊了一句。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咒虎儿。”徐婆子哭喊道。
“拾娘,别闹!”程老头说。
“爹,你看不到豆子,就没有办法,让我试试……”程拾娘说。
“爹,我去借马车,马上带虎儿去镇上……”虎儿爹急的满头汗,说道。
“来不及了,再过一炷香的功夫,回天无力!”
程拾娘说。
徐家人气的恨不得把她赶出去。
不能再耽误了,程拾娘一把抱过孩子,坐在了旁边的凳子上。
“啊,你还给我的孩子……”虎儿娘哭道。
徐根生让儿媳妇别出声,去镇上一定来不及的,不如让程拾娘试一试。
只见程拾娘让孩子趴在自己腿上,头部朝下,脚放在炕上,头低足高,用掌心使劲拍打孩子的肩胛骨处。
拍了五六下,没有反应。
她又让孩子站在地上,她在后面双臂环绕住他的腰。
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放在孩子肚脐和肋骨之间,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十来次之后,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嘴里吐出一颗黄黄的豆子。
“好了,我的虎儿……”徐婆子哭嚎着抱住了孙子。
众人都惊讶地看向程拾娘。
程老头更是惊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随即他呵呵一笑说:“还是我闺女厉害!”
“拾娘,你哪里学来的法子?”
徐根生激动地问。
“我……也不知道,急中生智吧!”程拾娘说。
程拾娘暗自庆幸:真是技多不压身呀!
她曾经是一名医疗服务志愿者,急救知识和创伤处理都是必备技能。
口罩时期,她参与了不少现场急救和医疗支持。
刚才对程拾娘恶言恶语的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了头。
“根生呀,咱这闺女变了……”程老头哽咽地说。
“哎,变了好,变了好,以后咱家都是好日子!”徐根生感慨地说。
“根生叔,给孩子喝点粥,别烫了,虎儿受了点惊吓,没什么事了!”程拾娘说。
“那,程郎中,还用开点药喝吗?”
徐婆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