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之不语,只是手指轻轻一点。
便见如细雨稠密般的水脉之力,竟是化作一条锁链,再次将申九千牢牢捆绑。
“漕河舆图,竟是被你得了去!”
申九千再次动弹不得。
他不解,按理来说,天师已有压运之物,那便是天师印。
为何还能被其余压运之物认可?
亦或者说,除了能调动龙虎山地脉之力外,为何还能调动漕河水脉之力?
是强行调动吗?
他就不怕被漕河水脉气数反噬?
这些困惑,在他脑海中一闪而逝。
他不得深思,毕竟,要抗衡地脉之力的束缚,以求脱身。
但张道之岂能如他所愿?
“儒讲治世。”
“佛讲众生。”
“道讲自然。”
“师父曾对我说,三教本一家,但三教修行之法各有千秋,岂能一家?”
“如今不懂,今日懂了。”
“无论是天道之力,还是地脉气数,亦或众生愿力,对应的,恰恰就是三教修行到极致后,所发挥出的术之极限。”
张道之喃喃一声。
儒家对应地脉气数,身为儒士,唯一目的,便为治世。
所谓治世,就是治理山河社稷,黎民百姓。
佛教讲愿力。
而道教之自然,便为天道之力。
其实三教术之尽头,都在于从广袤天地间获得伟力。
但如何又将这种伟力,超越术之尽头的极限?
这是让古往今来之异士最为头疼的难题。
张道之将这个难题解决了。
亦或者说,是老天师将难题解决。
那就是,以自身功德为媒介,引动三教术之极尽之力。
这时,申九千突然皱了皱眉头,
“临场悟道?”
张道之摇了摇头,“我并非得道。”
“只是,术之尽头,便可称道。”
若无下山之历程,他远远悟不到这一点。
金山寺一役,张道之与老和尚的长谈,让他悟出了凝聚众生愿力而又能化为功德的法门。
那便是——妖魔图录。
他自幼被老天师以功德之力炼体,己身已无限趋近于真正的仙人之体,也称无垢。
异士更喜欢称呼其为肉体成圣。
但张道之心里很清楚,这距离真正的肉体成圣,相距十万八千里远。
可近乎无垢的体质,足以令他将道教术法运用到极致,从而引动真正的天道之力。
这也是张道之境界不高,但实力却很强的原因。
方才那凝聚剑势的一剑,是如今此方世界,道教高手,所能演化到的术之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