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过雨的山路,泥泞难走,簸箕大的水坑,好在拖拉机底盘高,马力足,轮胎宽厚,胎纹又深,抓地力强。
李建国的速度并没有慢下来,不过,提前卖了鱼,走路回村的土娃子等人,淋了个落汤鸡不说,一脚深一脚浅的,还有好几个人摔了个屁股墩儿,狼狈不堪。
“哎哎哎,你们看,你们看,李建国的拖拉机了,你们说,能拉咱们走一趟吗?”
听到拖拉机声音,土娃子回头一看,眼睛都直了。
昨晚抓了不到十斤鱼,老板给算了一百块钱,本想在镇上消费消费,老天爷不给面儿,一阵暴雨落下,兜里有钱也没地儿消费了。
同村几人结伴归来,路难走,可大伙儿心里热乎。
抓抓鱼就能养家糊口,一天弄个百十来块钱,还种什么地啊?
就像李有田安安、冉月华两口子,哈赤哈赤累得跟狗吐舌头一样,把存了好几年的粮食,卖了三千多斤,到手一千多块钱。
一年就收两茬粮食,除开种子化肥,农业税提留款,一家人吃喝啥的,一亩地能剩下一百斤粮食就不错了。
一百斤稻谷,市场价不过三四十块钱罢了。
种地?还种个锤子。
“土娃子,你就算了,忘记前两天开会,你咋给人建国上眼药的了?你啊,纯猪脑子一个。”李老四骂了一句。
“……”
土娃子动了动嘴皮,没吭声,表情尴尬。
“建国,建国,带我一段儿呗。”
眼看拖拉机越来越近,李老四站在路中央,一个劲挥手。
“咋了?”
李建国缓缓停下拖拉机,定睛一看,好家伙,七八个人呢,一个个手里全都拎着水桶,都不用问肯定去城里卖鱼去了啊。
“建国,咱得谢谢你啊。”
李老四摸出兜里的烟,给李建国散了一根。
“你给大伙儿指了一条发财的路子。”
“不用谢我,李家河又不是私人的,谁有能耐谁抓去,谁抓得多谁挣得多,谁也别眼红谁,这有啥的?”
李建国接过烟点上,下车把自己拉的粮食规整了一下,用塑料盖住。
“行了,都上车吧,你们一脚深一脚浅的,回家天都黑了。”
李建国招呼大伙儿上车,最后,只有土娃子拎着桶,没好意思上去,低着头甚至不敢看李建国的脸。
“土娃子,愣着干啥,上车啊?”
李建国倒是没跟土娃子计较太多,他倒不是圣母,会上虽然被土娃子质疑,可李建国不傻,土娃子就是被李有才那老狗怂恿的。
土娃子在村里风评不太好,但也没办法。
爸妈死的早,家里的几亩良田,被人抢的抢,占的占,土娃子爸妈死的时候,才十岁出头,正经吃糠咽菜长大的。
李有才那老狗,总拿土娃子当免费劳动力使唤,小时候给他家放牛,打猪草,喂喂鸡鸭啥的,大一点了,就给干农活,插秧掰玉米啥活儿都干。
跟着李有才混,有几个好东西?
“啊?我……我也可以?”
土娃子受宠若惊。
“废什么话,赶紧,再墨迹天该黑了。”李建国拽了土娃子一把。
土娃子看李建国的眼神变了,脸不自觉地红了。
“都抓紧了啊,别摔地上了。”
招呼大伙儿一声,李建国开着拖拉机,往村里开去。
路上,李建国听见后面李老四等人叽叽喳喳聊着什么,但噪音大,完全听不清。
到村里的时候,把大伙儿放在村口公社。
“建国,谢你了,要不是坐上你的车,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这雨说下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