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春播,镇上的肉摊没开摊。
郑家父子二人忙着种田,他们家和林成贵家合一起育苗,这几日家里的牛也很忙,等忙完这一阵,才能杀猪开摊。
身体好起来后,周舟如愿沾水洗了头和澡,一身清清爽爽,还换上新衣裳,虽然颜色素了点,可周舟很高兴,郑大娘给他做的呢。
郑大娘进屋,想看看周舟的衣裳还需不需要改,就见哥儿穿着新衣一脸欣喜地转圈,左看看右看看地欣赏。
到底年纪还小,换个新衣服就这样高兴。
衣裳宽松了些,郑大娘看着就挺好,现在看着空,是因为哥儿瘦,等身上的肉养起来就好了。
“粥粥真好看。”郑大娘笑着夸赞。
周舟还陷在被郑大娘看到他转圈的窘迫里,脸红红地很不好意思,这会儿听了一句夸又开心了,嘴甜道:“是大娘手巧,衣服做得好看!”
逗得郑大娘爽朗大笑。
自从能帮家里做事后,周舟黏郑大娘黏得很紧,大娘去哪他就去哪,大娘煮饭他就在灶口看火,大娘盛菜他递碗,大娘喂猪他就提猪食的桶,大娘做针线活他就在一旁帮忙扯线。
郑大娘也嫌他太忙乎,打发他自己歇会儿。
周舟这小跟屁虫样看得郑老爹一脸新奇,他原以为小哥儿看着白白净净,身子又瘦弱,干不了什么活,没想到还挺勤快。
夜里躺床上就把这话跟婆娘说了。
郑大娘笑着往郑老爹胳膊上拍了一下,过了会儿又感叹,粥粥确实身子弱了些,但人不娇气,嘴甜听话,帮不上忙也要在旁边陪着学,不是闹妖的性子。
“你看家里似乎没什么变化,可他做的活一点也不少,平日我做家事也是零零碎碎的,麻烦又费时,现在多了个人陪着一起忙活,还能听我说说话,我就觉得很好。”
郑老爹想起这段时间家里确实热闹了些,也跟着点点头,安慰老妻道:“你也辛苦了。”
反倒是郑则就没那么好受了,这些天来他都没能跟哥儿说上几句话。
哥儿穿着新衣裳,走出屋里时脸上的笑容还没消散,白软软的脸,笑得面颊鼓鼓的,脸上的小窝都笑出来了,郑则瞧见了手痒痒,想捏。
他走向前堵住了人,“娘给做的衣裳?”
周舟笑容不减,高兴地点点头。
郑则不出声了。
虽说已相处一段日子,但周舟单独面对郑则还是有点忐忑,见对方沉默下意识就想去找大娘。
郑则又堵住他,知道他胆小,还是忍不住逗一逗,“我的没有吗?”
“啊?”周舟茫然地看向高大的汉子,没有什么?
“新衣裳。”
说完还低头用脚碰了碰哥儿的鞋尖:“我还给你买了鞋子。”
周舟低头看鞋,突然觉得鞋子好烫脚,脚趾无意识地扣了扣,脸一下子就红起来了,“我,我”
“你会不会做?”
周舟想说不会,开口时却突然结巴起来了:“我,我我,我去找大娘了!“
说完推开小山一样的汉子,一溜烟跑掉了。
胆小鬼。
郑则站在原地摸了摸胸膛,被碰到的温热触感还在,热到心里去了。
郑大娘想带周舟去河边的菜地看看,清理清理菜园,把长好的菜都收了,吃的吃,喂猪的喂猪,免得烂在地里。
家里汉子干活辛苦,吃得也多,郑大娘在吃食上准备得很用心。
菜收了,到时也给林秋家送去一些。
响水村背靠山,又临河,春转夏时期的河水高涨,听着声响就觉着心惊,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把孩子看的很严,天再热也不能让孩子去河边玩,落了水,村民水性再好也没办法和湍急的水流抢孩子。
靠山靠水的好处就是村民农闲可以上山找野货,下河捞鱼,所以响水村的村民日子过的还算宽松,不至于吃不上饭。
本来河边的地应该是最好的,但因为地势原因,雨水多保不准就要淹田,庄稼人不敢拿粮食赌,退而求其次种菜了。
周舟第一次出门,有点紧张,怕人议论他,但大娘问他愿不愿意出去的时候,他还是点了头的,
郑大娘锁好大门后朝哥儿动了动胳膊,“来,挽上,咱娘俩一起走。”
他听话地去挽大娘的胳膊,露出一个笑来,心里一下就安定了。
路上遇到李元家媳妇儿芸娘。李家也是外来户,村里就没几户是姓李的,所以对郑家还算友好,她人挺热心,就是爱说小话,平时就没少明里暗里打听郑则说亲的事。
芸娘,就是当初河边的圆脸妇人,提着篮子瞥见郑家婶子的身影从一头走来,便扬起笑容准备打招呼,还没出声呢就瞧见另外一道清瘦身影从树影里一同走出,芸娘便忘了出声。
还是郑大娘先喊了她:“芸娘这是要去哪儿呢?”
“啊,哦,我正准备去给虎子他爹送水呢”说完也回神了,忙搭上一句:“你这是去哪?”
“去菜地一趟,摘点新鲜蔬菜。”
两句话的功夫,两人已经已经走到前头去了,芸娘也没好意思再追问身边的哥儿是谁。
看那人清瘦,脸倒是白软讨喜得紧,是娘家来探亲的小辈吗?
前些日子潘媒婆来了郑家,难不成这是说亲的夫郎?芸娘马上又否定了,那次不是听说没成吗。
刚刚看俩人神态也亲近,估计就是探亲的亲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