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病人是个年轻的书生,面容消瘦,眼神黯淡,走进来后深深作揖:“白神医,我这病已经折磨我许久了。
我每日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读书时总是无法集中精力,看过的大夫都说我是思虑过度,可吃了药也不见好。”
白玲珑仔细诊脉,又观察他的神色,说道:“您这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
此前的治疗虽有一定道理,但未能从根本上补充气血、调养心神。
我给您开些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药,您平日里也要注意休息,放松心情。”
书生担忧地问:“白神医,我这病会不会影响我考取功名啊?
我备考许久,就盼着能有个好前程。”
白玲珑安慰道:“只要按时服药,调理好身体,定能恢复。
诊金三两银子。”
书生松了一口气,说道:“多谢白神医,我一定按时服药。”
第八个病人,是个皮肤黝黑的农夫,被家人架着进来,他的双腿浮肿,几乎无法行走。
他苦着脸说:“白神医,我这腿肿了好几个月了,找了好多大夫,又是吃药又是扎针,都不见消肿,家里的农活都干不了了。”
白玲珑仔细查看他的腿部,又询问了他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说道:“您这是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劳作,湿气侵入体内,又加上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导致下肢水肿。
之前的治疗没有从祛湿健脾的根本入手。
我给您开些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药,再配合泡脚的药方,很快就能消肿。”
农夫的妻子焦急地问:“白神医,这药要吃多久啊?
我们家里可等不起啊。”
白玲珑说:“先吃一个疗程,大概半个月,到时候再看恢复情况。
诊金四两银子。”
农夫的妻子连忙说:“只要能治好,我们一定想办法凑钱。”
第九个病人,是一位富态的商人,挺着大肚子走进来,满脸愁容:“白神医,我这肚子越来越大,像怀了孕似的,可我是个男人啊。
看了好多大夫,都不知道是什么病,您快给我瞧瞧。”
白玲珑让他躺下,仔细地为他按压腹部,又查看了他的舌苔和脉象,说道:“您这是痰湿积聚,脾胃运化失常,导致腹部胀满。
之前的大夫,没有准确判断病症。
我给您开些化痰祛湿、健脾消食的药,您平日里也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食物。”
商人疑惑地问:“白神医,这病能治好吗?
我这生意,还得靠我打理呢。”
白玲珑肯定地说:“只要您配合治疗,一定能恢复。
诊金八两银子。”
商人皱了皱眉头,但还是说:“只要能治好,钱不是问题。”
第十个病人是个孩子,眼神呆滞,反应迟缓,被父母领着进来。
父母满脸焦急,几乎要哭出来:“白神医,我们这孩子自从生了一场大病后,就变成这样了,反应迟钝,说话也不利索,看了好多地方,都说治不好,您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白玲珑仔细观察孩子的神态,又为他做了详细的检查,说道:“孩子这是大病之后,脑部受损,导致的智力和语言发育迟缓。
之前的治疗,没有针对性地修复脑部损伤。
我先用针灸刺激穴位,再配合内服的益智醒脑、活血化瘀的药物,坚持治疗,孩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孩子的父母眼中满是希望,问道:“白神医,这治疗要多久啊?
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白玲珑耐心地说:“治疗时间可能会比较长,需要你们的耐心和细心照顾。
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刺激他的语言能力。
诊金五两银子。”
孩子的父母连忙点头,说道:“只要能治好孩子,我们什么都愿意做。”
一天的诊治结束,白玲珑虽疲惫不堪,但看着一个个带着希望离开的病人,心中感到无比满足。
张大夫在一旁收拾着医具,满脸敬佩地说:“师傅,您今天可真是太厉害了!
这些疑难杂症,在您手里都有了治愈的希望。
您不仅医术高超,还对穷苦病人格外照顾,真是医者仁心。”
白玲珑轻轻一笑,说道:“行医之人,本就该如此。能帮助这些病人摆脱病痛,是我最大的心愿。”
此时,医馆外还有不少病人看到纸条后,满脸失望地离开,但他们心中,都盼望着明天能早早来取号,得到白玲珑的救治。
而白玲珑则在心中默默期待着明天的到来,继续完成她的系统任务,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