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闻讯,令刘道怜驻守淮阴,严防死守。
同时上表朝廷,请求北伐,整装待发。
朝中大臣以西南未平为由,打算慢慢来,不急着进攻。
然而只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等,力挺北伐。
于是皇帝下诏让谢裕调兵遣将,准备出征。
谢裕领命,令孟昶监中军留京,自调水军,沿淮河入泗水,直抵下邳。
在那里,他们留下了船只和辎重,只带着士兵上岸,步行前往琅琊。
每至一地,筑城派兵守卫,稳扎稳打。
行至半途,有些将领心中有疑虑,拉着马缰绳劝道:“燕国人听说我们大军远道而来,想必不敢交战。
但如果他们占据大岘山,收割粮食,清空田野,让我们找不到吃的,那我们就进退两难了,这可怎么办!”
谢裕笑着说:“大家别怕!我早就想好了,鲜卑人贪婪,只看眼前利益,进攻时只想抢掠,撤退时又心疼庄稼。
他们以为我们孤军深入,坚持不了多久,顶多就是进攻时占个临朐,撤退时守个广固。
但我们一过大岘山,他们就会知道必死无疑,还愁打不赢吗!
我跟大家说定了,只要大家努力往前冲,这次一定能消灭敌人。”
谢裕的一番话让众人豁然开朗,纷纷表示愿遵将军之命,奋勇向前。
谢裕见众将心定,又细细述说敌我形势:“燕军虽据大岘之险,然其内部不和,将士们离心离德。
我军虽远道而来,然士气高昂,兵强马壮。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奋勇杀敌,必能破其大军,擒其国主。”
于是,谢裕督率大军,启程向大岘山进发。
一路上,将士们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谢裕更是身先士卒,亲自督军,日夜不停。
再说南燕国的国主慕容超,那厮就是不听公孙五楼他们的话,硬是没占大岘山那个要地,就光顾着修城墙、挑士兵,等着和晋军一战。
谢裕带着大军,一过大岘山,燕军连个影儿都没有。
他抬手就指天,乐呵呵地说:“咱这军队,真是老天爷保佑,我们幸好得到上天保佑,过了这个险要的地方。
现在,就靠这些粮食,跟燕军决一死战,成败在此一举!”
那时候,慕容超已经任命公孙五楼为征虏将军,让他和辅国将军贺赖卢、左将军段晖等人,率领五万步兵和骑兵,去临朐驻守。
后来一听晋军进了大岘山,慕容超急了,亲自带着四万兵马,出去支援。
临朐南边有条巨蔑水,离城有四十里地,慕容超就让公孙五楼带兵去占那地儿。
公孙五楼刚到水边,晋朝的龙骧将军孟龙符,带着步兵就冲上来了,那架势,跟猛虎下山似的。
公孙五楼顶不住,只好往后退。
晋军这边,四千辆战车,分左右两队,沿着同一条道儿,慢悠悠地往前开,一直开到离临朐还有十里地。
这时候,慕容超已经带着全部人马来了。
两军一碰面,那仗打得,简直是山摇地动,天昏地暗。
转眼间太阳就要下山了,两边还是打得难解难分,胜负不分。
参军胡藩对谢裕说:“燕军都出来打仗了,城里肯定空虚,我们为什么不从小路出兵,去偷袭他们的城呢?
这不就是韩信打败赵国的那招吗?”
谢裕连声说好,马上就派胡藩和谘议将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领几千兵马,绕到燕军后面,去偷袭临朐城。
城里只留下些老弱病残守着,只有城南有个营垒,是段晖住的,手下兵不过一千人。
向弥披上铠甲,如同一尊战神降世,冲在最前面,直愣愣地就奔到了城下。
他昂首挺胸,声如洪钟,大声喊道:“咱带着十万大军,从海路而来,守城的兵吏们,不怕死就来打,怕死就快点投降,别让咱的刀沾血!”
这话一说出来,如同晴天霹雳,吓得城里城外的燕兵,个个胆寒心惊,都不敢露头了。
向弥见状,马上架起云梯,举着旗子,第一个就登上了城墙。
他身手矫健,如猿猴攀枝,瞬间便站稳了脚跟。
刘藩、檀韶他们紧跟着,也指挥着军队往上冲。
晋军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如猛虎下山,很快就攻进了临朐城。
城内顿时一片混乱,燕军四处逃窜。
段晖一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派人飞报慕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