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那孔文书又道:“按照我《幽州土地限令》所规定,您贵为娘子,往后又要在幽州安家,也便是户籍要落在我嵊唐县中,与孙秀荷孙娘子那般临时租赁的田产并不相同。”
“所以您所能划分的领土面积需满百户以上,人口不可低于一千,恰好这青山境内符合要求,所以依照衙门这边的意思,是想把整个青山都划分给您……”
言卿听得一怔,这着实是出人意料,本来能得一个村子就算不错了,可如今竟占山为王?
“等等,那赤牙钱庄的孙秀荷名下也有田产,不过她那些土地全是临时租赁的?”
孔文书也被问得愣住了一下,他不太确定道:“……正是?”
“孙娘子当年划分领地时,不愿迁户,因此户籍依然在原祖地,但按幽州这边的规定,若不将户籍迁徙至当地,只享用土地使用权,但并无归属权。”
换言之那孙秀荷贼心不死,哪怕多年无女,但依然盼着有朝一日能生个女婴回原来的地方。
人家打心眼里瞧不起幽州,也看不上幽州,自然不可能把户籍落到这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来。
不过像孙秀荷这种的,倒是很常见,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反倒是像言卿这种,直接在此地扎根的,那还真是少有。
至少这嵊唐当地,她算是开了回先例,是千百年来的头一份儿。
而且这迁户也意味着,虽说言卿曾自称命中无女,但万一呢?
万一往后有了变数,万一突然走运,万一往后繁衍出一名女婴呢?
这些嘉奖并不仅仅只是为言卿一人,也是因为,一旦她在此地落户,往后言家世代皆是嵊唐之人。
若她繁衍出女婴,那位女婴便可不再被官媒抱走,而是由朝廷、幽州府城,以及嵊唐当地,三方共同抚养长大。
这将是真真正正只属于他们这地方的小妻主小娘子。
若这种妻主娘子的数量再多些,那么或许往后根本不必朝廷从外面派人来幽州,没准幽州能自己繁衍,如此也不怕有断代之类的风险。
接着,孔文书又立即拿出一份卷宗道,
“另外,因您是我嵊唐当地首例愿意迁户来此的妻主娘子,按府城那边的规定当得嘉奖。”
“朝廷每月让官媒代为发放的银钱、粮食,以及布匹等等,将全部在原来的份额上再翻两倍,这一部分的支出则由县衙和府城共同补贴。”
接下来孔文书又详细讲了许多个条条框框,几乎全是对言卿有利的。
比如,从前每半个月官媒发放十两银子保证她饿不死,每月则是发放二十两。
但翻倍之后,她一个月能拿六十两。
又比如,一旦户籍落在嵊唐当地,她可调遣一成兵马。
且不提这一成兵马究竟有多少,但若用在刀刃上也能见奇效。
还有诸多优待,叫言卿听得一阵眼花缭乱一阵晕眩。
那所谓的迁户,其实就是迁哥户口的意思,可这哪里只是迁来一个户口啊?
这分明就是一步登天了!
从一个小村姑立即变成富有豪绅的大地主?
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孔文书嗓子眼都快冒烟了,这才忙灌下一口书,并恭恭敬敬地捧来了一本书册。
那书册上所记载的全是身为娘子,在迁户之后,所能得到的诸多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