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浴血战江东
在赫文兴献出海澄投诚后,郑成功将下一个夺取的目标对准漳州府的长泰县。
1652年正月初十,当春节洋洋喜庆的鞭炮声刚刚消褪时,郑成功又马不停蹄亲率大军进入江东,派遣各镇进攻长泰县。
鉴于辖下县城一个接一个失守,漳州府不敢掉以轻心,派遣骑兵、步兵数千人前往增援长泰。
正月十七日,清军援军在溪西遭遇到郑军部将甘辉指挥的亲丁镇与礼武营,当时清军来势汹汹,仗着人多势众的优势,先甘辉的部队发起进攻,郑军寡不敌众,初战失利,被迫向后撤退。
稳住阵脚后,甘辉开始对清军实施反突击,大督阵王孔严令官兵奋勇前进,退却者格杀勿论,总指军甘辉亲冒清军枪矢,杀入敌阵,身中两箭,礼武营营官陈俸不甘示弱,也冲入敌营,在箭雨中身中四箭,裹创犹战,亲丁镇副将欧斌勇不可挡,连续斩杀清军两名骑兵将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不怕死,亲丁镇前锋营将陈震、总班曾猛见敌众我寡,心有怯意,引兵后退,当即被大督阵王孔枭首示众,其余人马无不惊骇,重新返回战场,浴血奋战。
清军几时见过这等坚强的南明军队,最后在这一场意志力的搏斗中最终败下阵来,狼狈而逃,在渡水之时,被郑军赶上,杀得尸横遍野,溺水而死者尸体浮江。
这次失利令漳州府的清军将领大惊失色,于二十三日,再度出动数千人马,驰援长泰城,郑军将领王秀奇率戎旗镇官兵,给来犯之敌迎头痛击,清军再度狼狈而逃,无奈之下,漳州总兵王邦俊只得向浙闽总督陈锦求援。此时长泰被围十余日,郑军缺乏攻城武器,在攻城战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久攻不下。
郑成功的大本营设在长泰城东的石高山,他见久攻不下,下令就地制造云梯等攻城器械,长泰城被郑军团团包围,但是长泰城墙颇为坚固,一时间要攻破并不容易。
二月初二,郑成功再度亲自督战,严令破城。
郑军如潮水般向城池发起猛攻,但是守城清军亦相当顽强,凭借厚实的墙城拼命抵挡,郑军伤亡惨重,游兵营的营将吴世珍身先士卒,奋勇踏着云梯登城,不幸被清军的火炮击中身亡。
郑成功见强攻无法奏效,只好下令继续围困,同时与诸将商议破城办法,最后决定采取挖掘地道、爆破城墙的方法。
二月中旬,王秀奇率戎旗镇官兵从长泰北门一处高地处,开始挖掘直通城内的地道,郑成功派出神器营一位名叫洪善的火器专家专门协助。经过半个月的辛苦挖掘,终于挖掘出一条通往城内的地道,火器专家洪善在地道下埋设地雷。
正当此时,一支更加的强大的清军援兵正昼夜疾行,赶赴长泰城。
郑成功在福建南部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令闽浙总督陈锦坐卧不安,他亲率骑兵、步兵共计数万人紧急南援长泰,前锋已经进抵同安。
郑成功当即下令,将地道内的地雷引爆,如果能炸毁长泰城的城墙,马上对城堡发动总攻,如果不能炸毁,则放弃进攻长泰,回师与陈锦所率领的闽浙两省援军决战。
三月七日,地道内安置的地雷被引爆,“轰\"的一声巨响过后,被炸飞的土石漫天飞扬,尘埃落定后一瞧,长泰城墙被炸倒了没有?并没有,很可惜,地雷安放的位置不太精确,与城墙有所距离,城墙没有受到损伤。郑成功当即实施第二套战争方案,从长泰撤兵,准备迎战陈锦的数万大军。长泰攻城战的失利,再次暴露出郑军在攻坚战中的弱点,即便如此,郑军的\"打援\"上仍然取得了胜利,两度挫败清军的援军,这使得闽南的抗清热情进一步高涨,一支数量数千人之多的闽南抗清义师前来投奔郑成功,郑成功将其隶入水师前军张名振管辖。
此时的战场形势不容乐观。在郑成功先后夺取漳浦、诏安、海澄、平和之后,清军大举入援,除了浙闽总督陈锦亲率数万人前来之外,清军还动用了南部的广东潮州以及闽西汀州两路人马,在海上则动用原郑彩部将、叛降清军的蔡兴、章云飞的海军。
这样,北面有陈锦的主力清军,西有汀州清军,南有潮州援军,东面海域有蔡兴、章云飞的水师,郑成功的部队陷入清军四面围攻的困境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郑成功沉着冷静,他以沈明、沈奇率护卫左镇、护卫右镇屯驻于诏安,以抵挡南面潮州的清军;以黄兴为总指挥,率中权镇、护卫前镇以及英兵营等驻守于南靖、平和,对阵西南汀州的清军援军;以黄大振率援剿前镇截击从泉州港出发的章云飞的清军水师,并派陈六御率北镇官兵与信武营驻守海澄,以防清军水师的突入。郑成功则亲自统率其余部队,进驻漳州江东桥一带,迎战由陈锦统率的清军精锐部队。
郑成功的果断回师,使他赢得了时间与主动权。
郑军在野战上的能力,要远远超过攻城战,郑成功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几乎都是在野战中取得,这与郑军严苛与有效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三月八日,郑成功巡视了江东周边的地形,并安排了相应的军事部署。江东桥位于同安通往漳州的必经之路上,这样既要迎战驻扎在同安的陈锦清军,又要提防漳州清军在后侧的偷袭,所以郑成功做了精心的战斗准备。
郑成功设置了一条弯月形的防线,这条防线以戎旗中军营为中心,两翼向前延伸,左翼有甘辉的亲丁镇、陈俸的礼武镇,林胜的援剿左镇,万礼的前冲镇,陈埙的正兵营,右翼有援剿后镇、右冲镇、中冲镇等。其中甘辉的亲丁镇与陈俸的礼武镇由于在长泰战役阻击清军援军的杰出表现,被郑成功置于阵地的最前沿。
除此之外,郑成功还派右先锋黄廷率左冲镇与奇兵镇据守东北部,因为东北山地是一个制高点,以防止清军占据这个有利地形;左先锋苏茂则在东尾寨内外设置伏兵,前锋镇将领赫文兴则率一千余人马,埋伏在中军营的前方树林中,作为一支机动部队,这样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出现危险时,赫文兴可以马上投入前往援助。
郑成功还秘密派遗黄山的援剿右镇埋伏在深青桥、鸿渐尾一带,作为一支奇兵,在清军溃败之时,以截断其退路。
从军事部署上看,郑成功占据地利优势,看来在野战方面,郑成功在指挥布阵上已经炉火纯青,他称之为\"势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中则首尾俱应。”剩下来的,便是考验郑军在战斗中的勇敢与意志力了。
这次会战是郑成功起兵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在此之前,郑军在战斗中所遭遇的清军,很少超过一万人,而且多是地方部队。而这回,清军由浙闽总督陈锦亲自督率,不仅的数量上有数万人之多,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铁甲骑兵,这陈锦非泛泛之辈,他在浙东剿灭了以鲁王朱以海、定西侯张名振为首的抵抗力量,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
面对强大的清军,郑军中有些士兵产生畏敌情绪。自从清军入关南下后,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郑军先后击败漳州总兵王邦俊、福建陆路提督杨名高,打破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眼下陈锦这支军队,从战斗力来说,远非王邦俊、杨名高的清军所能比。
郑成功这个人有个特点,他有一种藐视敌人、藐视困难的天性,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精神,但他不能不提防士兵因恐惧而出现的骚动。郑成功所在的中军,驻扎之地,前附山,后背水,郑成功下令将所有船只全部开往下游,不得有一艘船只停留。这么做的目的,是背水一战,否则一旦战打起来,有些士兵畏敌逃跑,往船上窜,那么这么一来,必定是导致军心动摇,全线崩溃。所以郑成功考虑很周到,先把船只转移到下游,背水一战,只有这样,才能置于死地而后生。
在郑成功布置完防御阵地之后,各军将士利用清军尚未到达之机,在营地前树立木栅,并在木栅旁以砂石垒筑临时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清军在侦知郑成功移营江东后,清军游击张玉对总督陈锦说:“海贼国姓,少年英勇,多诡计。见扎江东,未可遽进,且沟深垒固,密通漳镇。遣一旅由长泰小路击之,使彼首尾不顾,乃可破也。”陈锦笑道:“此蝥贼,何足挂齿。”并不把郑成功放在眼中。两天后,即三月十日,陈锦率清军抵达距郑成功营地五里之外的牛蹄山,郑成功占有地形之利,并不主动出击,只等清军来攻。
陈锦在牛蹄山休整三天,也暗中观察郑军的营地,只见郑军营地连绵数里,呈弧形防御,郑军仅以短短数日的时间,各营地所构建的防御如此坚强,这也不得不令陈锦佩服。经过侦察后,陈锦发现郑军防御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即位于郑成功中军左翼的正兵营。这不能不说陈锦也是有些本事,郑成功这条弧形防线中,正兵营不仅紧邻着郑成功所在的中军,而且在兵力上也是比较少,所以陈锦打算从这个薄弱环节突破,既可以切断郑军的左、右两翼,又可以直接威胁到郑成功的中军。
十三日中午,清军开始发动进攻。
郑成功密切注视清军的举动,当清军倾巢而出时,从中军营中发了第一枝火箭信号,表明清军已经出动,准备进攻了。所以将士看到火箭信号后,马上穿戴好盔甲,列队做好战斗准备。清军开始逼近到郑军营地,郑成功又下令发第二枝火箭信号,所有郑军士兵站在由木栅与砂石垒成的防御线内,武器在手,准备以逸待劳,以挫其锋芒。
陈锦率清军直扑郑军正兵营的营地,试图从这里截断郑军左右翼,并以强大的骑兵部队一举在野战中击败郑军。
清军向正兵营地发起攻击,营地前是一排木栅,清军刀斧手开始劈砍清除障碍。虽然陈锦在突破点的选择上是对的,但是郑军既占有地形上的有利位置,同时以逸待劳,这种内凹弧形防御线,使清军在采取中央突破的同时,容易受到两翼郑军的合击,这就是所谓的\"击其中则首尾俱应”。所有战术是否高明,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指战员能否在战场上表现在足够的勇敢,以达到既定的战术目的。
郑成功发出第三枝火箭信号,这信号是所有镇营对清军发动全面攻击的信号,两翼各镇打开营寨大门,冲向清军,第一波以铳炮、火筒、火箭等火器攻击为主,先给行进中的清军以恐慌和杀伤,到了短兵相接时,则使用冷兵器,其中包括郑军专门用于对付清军骑兵的藤牌与战被。
这次战斗对郑成功而言,是一次生死考验,一旦不能击退北路最强大的陈锦清军,将有可能陷入四面受围攻的险境之中,所以郑成功重申军队的纪律:副将以下退却者,督阵监营官可以登当场枭首示众;统领镇将临阵脱逃者,捆解到中军前,斩首示众。
这是一场恶战,陈锦见郑军分路袭来,下令分路迎路,一时间战斗陷入僵局中,炮声枪声马嘶声,金戈交错声与士兵的喊杀声回荡在山间,箭矢如雨,尸体成山。郑成功亲率戎旗镇官兵奋勇冲锋,其余各镇更是抖擞精神,踏着尸山血河,迫近清军,清军在勇猛的郑军面前,开始渐渐不支。郑成功的两翼大军开始收拢,赫文兴潜伏在树林中的骑兵也一马当先,勇闯清军中阵,潜伏在东尾寨的苏茂兵团也果断突击,清军陷入被郑军合围的态势之中,陈锦一看大势不妙,赶紧下令撤兵,郑军乘胜追击五里,直抵牛蹄山,一路上清军尸横遍野,溃不成军,陈锦也顾不上军营中的兵甲辎重,夺路而逃。
此时已是黑夜,清军残兵败将在逃跑途中,又遇到埋伏在后路的黄山所率领的援剿右镇的截杀,黑灯瞎火的,更加混乱不堪,被杀死者不计其数。
此役,清军数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陈锦与少数人侥幸逃跑,这也是郑军抗清以来所取得最重大的胜利,此役胜利对郑军有着非凡的意义,郑军不再是一支弱小之旅,而是强大得可以同清军主力展开大规模的战斗,并在战斗中全歼敌军,清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郑军的战斗力。
江东桥之役,打破了清军四路围攻的计划,其余三路实力较弱的清军得知陈锦主力被歼后,全部停止原先的进攻计划。
在这次战役中,表现最卓越的几位将领都被擢升,右先锋镇黄廷被提拔为前军提督,亲丁镇甘辉被提拔为中军提督,援剿右镇黄山被提拔为右军提督;廖敬接管右先锋镇,欧辉接管亲丁镇,余新接管援剿右镇,陈埙的正兵营扩编为正兵镇。
浙闽总督陈锦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一直逃到同安城,吃了大败仗后,陈锦自觉得没面子,不愿意进城,驻扎在城外的凤尾山,他既羞且惭,吃饭时大发脾气,鞭打其家奴李进忠,李进忠怀恨在心,入夜时分,怀里揣一把匕首,潜入陈锦房中,乘陈锦熟睡之时,刺杀并割下其首级,然后逃往郑成功处,献上陈锦人头。
不料郑成功却拿下李进忠,责骂他道:“尔杀主求荣,天下之大罪人也!本藩决不用此不义之人。”下令将李进宗投入水中溺死,让诸位将领看看卖主求荣者的下场。
当郑军完胜、陈锦遇杀的消息传到长泰城时,清军大为恐慌,守将意识到等候援军到来已是遥遥无期了,郑成功势必重新发动长泰攻城战,现在长泰城再也无法坚守孤城了。十八日夜里,长泰知县与守将弃城而逃,老百姓打开城门,迎接郑成功的到来,郑成功委任护冲右镇沈奇防守长泰城。
这么一来,漳州地盘几乎都落入郑军之手,接下来郑成功准备发动对漳州府城的进攻,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坚固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