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潮州之战
何腾蛟、李成栋之死,使清军再次主导江西、湖南、广东等战场上的主动权。在福建,到了1649年,鲁监国军队以及闽北义军在清军的反扑下,所占领的据点基本上又重新沦陷,鲁监国不得不将从福建又撤回到浙东。
随着鲁监国撤离福建,先前与拥护鲁王的郑彩,又与郑成功、郑鸿逵等人加强了联系,虽然郑氏集团内部仍然三足鼎立的状态,但是严峻的局势使他们三人必须通力协作,才能确保度过难关。
占据厦门岛郑彩的实力仍然最强大,但他也慷慨地把厦门岛作为郑成功的后方储备基地,郑成功可以自由出入岛屿,并且将他的粮食与军饷储存于此。郑鸿逵则将势力打入到广东的揭阳,粤东是一个产粮基地,郑鸿逵进入揭阳,为日后郑成功在粤东的发展也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李成栋在广东的反清归明,虽然不久便败亡,但是郑军旧将却因此纷纷投奔到郑成功之下,所以在全国抗清再次陷入低谷时,郑成功的军事力量却悄然崛起。
1649年九月,随着郑成功的力量逐渐强大,镇守漳浦县的清军副将王起俸决心反清归明,投奔郑成功。
王起俸派人秘密与郑成功联络,并约定日期,里应外合,夺取漳浦。郑成功派遣海军战船停泊在漳浦以东三十里处的龟镇港,准备到时突袭县城,然而这个密谋不慎泄露,王起俸被迫率几名亲信逃离漳浦到龟镇港,后随同郑军战船抵达铜山。
虽然这次夺取漳浦的计划落空,但是王起俸的到来对郑成功来说,仍然意义非凡,因为王起俸是一位善于骑射的将领,郑军在海军上实力强大,但在陆战中对清军骑兵劣势明显,王起俸的到来,负责起郑军骑射的训练,他深在郑军在陆战中对付清骑兵的劣势,所以十分强调在战斗中格杀对方的马匹,割下敌军马耳者,与斩获敌人首级同功,这使得郑军对抗骑兵的训练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郑成功起兵三年,力量有所扩大,但是他仍然缺乏一个稳固的基地,他的基地主要是在福建南部的小岛以及沿海的一些地盘,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对他来说,最好的战略就是背靠广东这个南明基地,夺取与广东相邻的诏安、云霄等县城。
十月,郑成功开始了夺取云霄县的军事行动,他在舰队驶进云霄港,并于十日在一个名为白塔的地点登陆,郑军分三路出击:左路兵团包括左先锋施郎、援剿左镇黄廷、前冲镇阮引、正兵营卢爵;右路兵团包括右先锋杨才、援剿右镇黄山、后冲镇周瑞、左冲镇林义、右冲镇洪习山;中军由郑成功亲自督师,包括戎旗中军康明、中冲镇柯宸枢、亲丁镇张进。
云霄县的清军在云霄守备张国柱的率领下,在离城五里处列阵与郑军对垒,共计有一千多人,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战术能力大为提升的郑军显然占据上风。
施郎率领的左路兵团率先对清军发起进攻,经过数小时的交锋后,郑军的右路兵团在杨才的率领下,开始发起第二波的进攻,清军顿时阵脚大乱。左先锋镇的副将是施郎的弟弟施显,他见清军开始溃败,大呼一声,跃马提刀,勇闯清军阵营,与清军主将张国柱遇个正着,两人在马上一阵厮杀,结果张国柱被施显斩于马下。施郎手下的随从洪羽与施显的哨官黄安也在战场上奋力搏杀,杀死清军多人,得到郑成功的通报表扬。
主将之死使得清军兵败如山倒,退入云霄城内。郑成功开始指挥攻城,但是清军另一位将领姚国泰表现得非常顽强,给郑军造成不少麻烦。不过在林义、柯宸枢等人的强攻下,郑军终于在城的西北角打开一个缺口,当郑军大量涌入城内时,姚国泰再也无法坚守这座县城,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奄奄一息。郑成功对姚国泰的忠勇表现赞赏不已,他派了最好的医生救活了姚国泰,并且最终感动姚国泰,使之最后投诚。姚国泰也是一位精于骑射的将领,他的归降对于郑成功急需精通骑兵的人才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攻占云霄之后,诏安成为郑成功的下一个目标,只要打通了诏安,就可以打通前往广东的陆上通道。
诏安的清军防卫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是最令郑成功担心的是来自漳州府城的清军可能随时会增援诏安,所以他在漳州前往诏安所必经的盘陀岭组织了一条防线,盘陀岭地形险峻,是打援的一个有利战场。郑成功留下攻克云霄时立下战功的中冲镇柯宸枢以及援剿左镇黄廷、右冲镇洪习山负责盘陀岭的安全。
在布置盘陀岭防御线后,郑成功开始向诏安挺进,果然,漳州的清军迅速南下支援诏安,在盘陀岭遇到了郑军的抵抗。虽然盘陀岭的郑军守卫力量早有准备,但清军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在抵达盘陀岭之后,正好逢浓雾,郑军分左、右两路防守盘陀岭,按原定计划,一旦其一路防御遭到攻击,另一路可以救援策应。但是浓厚帮了清军的大忙,清军在大炮的支援下,先进攻右翼防线,由于浓雾的影响,左翼的柯宸枢无法策应。在清军的猛攻下,右翼的防线被突破,黄廷、洪习山被迫后撤,这样一来,由柯宸枢所防守的左翼便成孤军之势。清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柯宸枢,虽然郑军英勇反击,但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防线失守,柯宸枢本人也战死沙场。
柯宸枢之死,对郑成功是一大损失,郑成功一直认为柯宸枢是一位\"沉毅有谋\"的将领,希望他可以辅助自己完成抗清的事业,不想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徒使英雄泪沾巾。
盘陀岭失守,清军大举南下驰援,郑成功被迫放弃进攻诏安的计划,郑成功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是撤向大海,返回铜山岛或南澳岛;其二是从陆地西进,进入广东省。由于李成栋的反正,现在广东全省名义上都归属南明政权,因而进入广东不仅相对安全,而且有利于郑成功寻找一个新的军事基地。于是他下令,大军绕过诏安城,向西进入广东潮州境内,驻扎于黄冈镇。
地处粤东的潮州府,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地方,这里分布有多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隶属于南明政权的李成栋部将郝尚久。潮州一直是政局混乱的一个地方,在郝尚久之前,潮州是由车任重所统治,车任重是一位总兵,他杀死了惠潮道李光坦,潮州知府以及海阳县令,独霸潮州。郝尚久在上司李成栋的授意之下,假装要声援福建,借道潮州,结果在潮州府城杀死车任重,从而成了潮州的军政长官。不过郝尚久对潮州也只能控制府城一带,对其他县城并没办法控制。郝尚久与郑氏集团矛盾甚深,这后文再作分析。第二股势力是早先时候占据揭阳的郑鸿逵势力,郑鸿逵虽然经营揭阳有一年之久,但是由于受到郝尚久以及其他土豪的抵制,发展缓慢,但他在揭阳扎稳脚跟,对郑成功在粤东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三股势力是潮州境内大大小小的山贼、海盗,这些基本上是独立势力,多数是所谓\"不清不明”,既不归属于清政府,也不归属南明政府,当然也包括一些抗清义师。其中势力较大的包括黄冈的黄海如、南洋的许龙、澄海的杨广、海山的朱尧、潮阳的张礼等。这些人,理所当然成为郑成功首先要收拾的对象。
郑成功驻师的黄冈,就是土豪黄海如的地盘。黄海如是前明一名军官,以前曾在官府里担任小吏,后来到南澳岛从军,估计也是属于郑芝龙的旧部,在南京失守,弘光政权垮台后,他纠集一批亡命之徒,以抗清为名,其实从事劫掠的强盗活动。郑军到来后,黄海如很明智地选择归降,并且在施福的领引下,前来见郑成功。郑成功接见黄海如,并问他说:“我举义以来,屡得屡失,乃天未厌乱。今师至此,欲择一处,以为练兵措饷之地,必何而可?”
黄海如建议说:“潮属鱼米之地,素称饶沃,近为各处土豪山义所据,赋税多不入官,藩主第而收服之,藉其兵而食其饷,训练恢复,可预期也。”同时黄海如还建议郑成功夺取潮阳县,这里不仅是潮州地区最富庶的一个县城,而且有几个优良的港口可以停驻水师。
黄海如的建议,成为之后一段时间内郑成功的战略重点,即吞并潮州地区的土豪、山盗的力量,并且从他们手中夺取粮饷。不过郑成功曾有过一些忧虑,因为潮州毕竟是南明将领郝尚久的地盘,他越界在潮州境内收降土豪,这有挑拔内斗的嫌疑。但是除此之外,郑成功无法解决粮饷不足的严重问题,永历政府是不可能提供给他哪怕一文钱的粮饷。
郑成功决定听从黄海如的意见,占据潮阳县。从黄冈到潮阳县,要经过几个土豪势力的地盘。他以\"奉旨专征\"的名义,对土豪势力\"顺者抚之,逆者讨之”,这个\"奉旨专征\"只是他自己杜撰出来的。
郑军开进到黄冈西南的南洋,这是土豪许龙的地盘。郑成功给许龙发了一道命令,命令他让出一条通道,并且准备小船以供郑军渡河使用。
许龙是潮州一个著名的人物,他长期盘踞在南洋一带,横行无忌,对于郑成功的谕令,他置之不理,并且出兵相拒。郑成功马上从陆、海两路进剿许龙,许龙的强盗军怎么是郑军的对手呢,一战即溃,许龙仅以身免。但是在追击许龙时,郑成功险遭刺杀,当他督师至一水岸时,潜伏的岸边的几位许龙手下的刺客,突然杀出来,当时郑成功的座骑受到惊吓猛跃起来,郑成功跌下马背,那几个刺客举起刀就往他身上刺来,情形十分危急。郑成功的贴身卫士蔡巧、李长大吼一声,拔刀相迎,拼死保护,并最终杀死刺客,才化险为夷。虽然有这次意外的遇险,不过总的来说,郑成功收获非常之大,在占据许龙的巢穴后,缴获了大量的粮食与武器,其中光粮食就多达一万多石,郑成功下令将这些粮食搬上船只,然后运往厦门岛,交由从叔郑芝莞保管。
由于许龙是潮州土豪中势力最强的一支,他的老巢被捣,很多土豪转而归附郑成功。前来投诚的土豪有海阳的陈斌,这是一员骁将,能力举千斤,手掌特别大,所以得了一个浑号叫\"大巴掌”,郑成功让他掌管后劲镇。除此之外,还有澄海的杨广、南阳的唐玉、海上的朱尧等人均前来归附,使得郑成功收罗了不少兵力。
要调和这些土豪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陈斌与杨广之间有很深的矛盾,陈斌曾在澄海被杨广聚众追杀,陈斌背着他三岁大的儿子,身披铠甲,腰间插了一把铁斧,手里持着大刀,手刃多名杨广的手下,拼死杀出重围,到城门时,当时城门已经关闭,无法出去,陈斌硬是从铁斧砸坏城门,破门而逃。因为陈斌与杨广有这个恩怨,在两人归附之后,郑成功特地将两人请来,杯酒释恩仇,两人被郑成功的诚意所感动,后来终于协力共事。
还有一股很强的土豪势力没有归附,这就是盘踞在潮阳的张礼。
潮阳是郑成功夺取的目标,他仍然按惯例,给张礼发出一道谕令,但张礼也置之不理。张礼占据着潮阳的达濠埔,他在这里有三个营寨,分别叫达濠寨、霞美寨、青林寨,每个营寨都有一千多人,互成犄角,当一个营寨受攻击时,其他两个寨便会前往援救,在三寨之间,设置了许多陷阱,整个防御体系三位一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礼自认为这个坚强的防线足以吓退进攻者,因此他绝不隶属于其他势力,属于\"不清不明\"的地盘,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在前一年郑鸿逵率海军入潮州的揭阳时,就曾经想招抚张礼,但张礼对处处与郑鸿逵作对,郑鸿逵也拿他没办法。郑成功在远眺了三座营寨的地形及防御后,同时收到情报,侦知张礼据守于青林寨,他着手制订了一套作战方案,其战术重点是围攻其一寨,然后伏击其余两寨的援军。
十二月二日,郑军率先对达濠寨发起进攻。避免了军队无谓的伤亡,事先郑成功派人暗中向当地人询问了这三座营寨间的陷阱分布,使郑军得以避开这些危险的陷阱区,直抵寨下。郑军架起大炮,猛攻达濠寨,果然不出所料,其他两寨马上出动人马前来援救。此时郑成功早已派出一支奇兵潜伏于青林寨的附近,等张礼率寨中的兄弟前去援救达濠寨时,这支奇兵在半途对张礼发起伏击,然后又拔一两支小分队,佯装准备抄袭张礼的老巢,张礼大吃一惊,无心恋战,赶紧下令返回寨中,郑军乘张礼阵脚大乱之时,发起强大的攻势,结果土豪军人马损失惨重,张礼狼狈逃回寨中。
张礼的败退,令达濠寨的守军惊惶不安,士气消沉,而郑军则声势大振,在火炮的猛轰下,山寨的防线被打开一个缺口,郑军一拥而上,攻破达濠寨。张礼精心设计的三寨互为犄角的战术失灵了,达濠寨失守后,很快霞美寨也落入郑军之手,最后只剩下一个孤立无援的青林寨,在这种情况下,张礼除了投降,别无选择。张礼在郑成功军队入粤东之前,曾与郑鸿逵长期对峙,在投降郑成功之后,最终被郑鸿逵找了个借口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