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俊过惯了和谐、亲昵、勤俭但很舒服,又有亲情、有牵挂、有相互体贴的那种家庭生活。一下子到了许家这样的环境,极度不适应。大家都觉得许家神秘而不可高攀,一进许家门,发现许良囤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高雅,许金仓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尊贵,许家福也并不像追求她时那样亲善,新婚之夜成了伤情之夜。起初,许家福能答应陪她去假坟一趟,她从心里感激这个能体谅自己的新婚之夫,可那一拥抱便惹翻了他。在拥抱上去的刹那,可以说,她并没有那种大杜是自己未婚夫的意念,因为脑子里已经有嫁给了许家福的情愫。她自己也说不清是悲是喜的一种冲动。
俊俊走出家门,幻想着身后不是婆婆就是许家福会跟着她,甚至会急追上来把她叫回去,便径直朝粮食管理所走去,快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回头看了看,并不见有人跟来,要是真来拽她,她也就回去了。这种出走,说不清是郁闷,还是不满引起的冲动……她很爱这份工作,确实不能进去,只是怕见到所长和同事们问起来自己无话回答,转身朝孩儿树走去。
这时候,越不想见熟人,越是偏偏能遇上,俊俊刚要拐进西大街路口,一声脆鞭子响,梁大客气赶着车闪了出来,还哼着小曲儿。自打许家婚礼结束后,他就乐滋滋的,觉得最棘手、最容易伤着一头的事儿处理得两头都对他说不出啥了,想想有人背后都叫他鬼商,自己也觉得比起许良囤、杜裁缝来不奸、不土,是鬼一些,多半辈子以来,嘻嘻哈哈,和和气气为人帮忙,只落好,不落埋怨,就是他的快事。
“呦——”梁大客气收起正要甩的鞭子,客客气气地问,“俊俊,吃了吗?”
“客气大叔,吃了。”俊俊也笑笑反问,“你吃了吗?”
“吃了,吃了,”梁大客气拽住车绳问,“今天才新婚头一天呀,你就回娘家,怎么还是自个儿?”
俊俊笑笑说:“我回娘家拿点儿用得着的东西。你这是拉的啥?”
梁大客气心里纳闷儿,也不好再问,客客气气地说:“去粮库给豆腐坊拉点黄豆。俊俊,你到了许家可帮着操持点儿,别人家都拿着豆腐票比粮票还金贵,他许家可不是,上个月你婆婆拿五斤豆腐票来买豆腐,我一看,都过期了,问我能不能照顾照顾,我说这哪行呀,你在粮食管理所知道,这豆子做豆腐,斤是斤,两是两,没啥大出入,早就结账了,你猜怎么着?”
俊俊说:“怎么着?”
“你爷公为这事儿和我赌气,拿着二斤豆子来换豆腐,你猜你爷公说啥?”不等俊俊猜就说,“他指着一小花盆黄豆阴阳怪气地问我,大客气,这豆子可是前年的,换豆腐过期不过期?”
俊俊笑笑说:“我爷公那是干生气,你浑身都是客气细胞,还能气着你呀。”
“是啊,我俊俊姑娘说得对,”梁大客气说,“我乐呵呵地对他说,不但不过期,过两年的老陈豆子不扣水分,一两都不少给,话说回来,你太善行了,豆腐票一丢,豆子就给国家省下了,陈年豆子能多出豆腐,又让豆腐坊得便宜了,这资本主义工商业改进,把我的奸商大哥可算是改造好了。”
俊俊笑笑说:“客气大叔,你说他是你奸商大哥,这不是气我爷公吗,他不生气啊?”
“哈哈哈哈……”梁大客气笑声不大,但很得意,“俊俊,你爹,加上你爷公,我们这老哥仨呀,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这么耍笑惯了,他不能不生气,也不能真生气,就是气一小阵儿,一袋烟的功夫就好。”他转了话题说:“你爷公家的人不知道缺粮吃饿肚子是啥滋味儿,这回你去了,拿着粮食珍惜点儿。”
俊俊笑笑说:“客气大叔,知道了,你忙吧,我走了。”
梁大客气一甩鞭子,马车奔驰起来。
俊俊乐呵进了家门,碰上杜裁缝和杜二正要去上班。不管俊俊怎么说是想他们了,回来看看就回去,可他们谁都不相信,尤其是为娘的最能看出女儿的心思,她脸上的笑,是硬挤出来的。再说,家里人都知道,俊俊是讲理道的孩子,万不得已不会新婚头一天就自己回娘家。又一追问,俊俊还是撒谎说去粮管所应酬点儿业务偷偷回来看看爹娘。俊俊这一回来,不仅仅是杜丽娘着急,连杜裁缝和杜二也不上班了,说晚去一会儿,非让俊俊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俊俊只好一五一十地说了。杜丽娘听了,一阵心酸,就差眼泪掉出来,强打精神劝慰说:“孩子,娘知道你感情上受委屈了,老俗话不是说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好在你婆婆还有新脑筋,是个懂事理的人,往后有什么事儿,你就多和她说,往她身边靠。”俊俊怕老人难过,笑呵呵地说:“娘,没事儿的,我在咱家当自由神惯了。乍到他许家,就觉得堵得慌,回来看看你们泄泄气儿就好了。”杜二气哼哼地说:“姐,你别觉得他许家怎么的,什么许老爷子过去是大买卖人,许金仓是国家干部,不少人都说他是个阴阳脸,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个投机分子,那个小白脸子你也不用在乎他,他家是软的欺硬的怕,凡事咱讲理儿,你就硬气点儿。咱嫁给他家不是去当小丫鬟的,你和我大哥纯清如水,这我知道,别看当二婚嫁,在他们手里又没什么短处,你只要做到理份儿上了,他们来不忌的,咱就和他们较劲儿,我就不信了,还能让他们给整住了。有些话大哥不好说,有二弟我呢。”他说完一副要干仗的架势。杜裁缝说:“别这么火药味儿,姑娘说的这些,都是他家封建思想遗留下的阴魂。县里人都知道,许金仓娶了那菊花,能说服住许金仓。他家几乎是一个人一个心眼儿了,眼下,都在反封建残余、反迷信,你娘说得对,俊俊靠着婆婆,不会怎么为难的,终归是小辈,是儿媳妇,孙媳妇的,在操持家务上,能帮婆婆出点力就出一点,过些日子,我准备请许家老爷子喝两盅,把一些丑话说在前头,不允许他来旧社会那一套。姑娘,没问题的,你放心,有爹呢。”
这三个人的话,俊俊听了都觉很温暖,表示听他们的话,会忍让过这一关的。杜裁缝劝她快点回去,免得许家人挑理,然后就和杜二上班去了。
“姑娘——”杜丽娘心疼地瞧着俊俊说,“瞧你眼睛里都有血丝了,没睡好,也没吃好吧?娘给你做饭吃了再走。”
俊俊急忙拽住她说:“娘,许家比咱家吃得好,人家不像咱家还用碗量着米下锅,婆婆一早蒸的馒头,又暄又白,我还能吃不饱呀?她说着笑了。
“是,别看粮食统购统销了,许家也有陈货,你嫁到他家,起码肚子不受罪。娘可知道你是死要面子,天长日久可不许这样,该吃吃,该喝喝。”杜丽娘说,“好吧,那娘就给煮碗姜汤水,快点回去。”俊俊怎么也拉不住,只好依了。
“娘,”俊俊点点头帮着边点炉子边问,“大杜哥呢?”
杜丽娘在洗鲜姜,瞧瞧俊俊说:“他去北京参加国庆阅兵式,还要找他的首长,联系转业安排工作的事儿去了。”
“噢——”俊俊问,“他情绪还好吧?”
“还好,”杜丽娘说,“闺女,以后就别总惦着他了。他好赖是个男子汉,能吃能睡的。”
俊俊说:“大杜哥肯定对我有埋怨情绪的。”
“说没有,那是假。”杜丽娘说,“起初他是有点儿。你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他自己也在琢磨,好多了,也理解你了。”
“娘,”俊俊说,“这样就好,你不知道,当时我有多为难,说句心里话,当时客气大叔把球踢到我这儿了,我真想提出还是跟大杜哥,可两个难题让我自己圆不了场,咱们全家用了许家的408斤粮票过了鬼门关,以后怎么处理?定量月顶月还不够吃,肯定还不起呀,要是那样,街里街坊的会说咱过河拆桥。还有呢,我在识字班也学婚姻法了,和人家登了记,法律上就是人家的媳妇了,离婚需要双方面同意才行,许家硬不离,咱也没办法,爹娘在小小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要是那样,多少人会戳咱家脊梁骨呀,咱家还怎么做人啊?娘,你说是吧?”
懂事儿,俊俊太懂事儿了,杜丽娘心疼、难过、感激交织在一起,把生姜往开水锅里一放,紧紧把她抱在了怀里。俊俊强忍着激动,笑呵儿地说:“娘,你这是干啥?我这不一切都好好的吗?许家福也不过就和我打打嘴仗,两个老人给了个脸子看,但也没怎么的咱呀!”
“闺女——”杜丽娘偷偷抹抹眼泪转过脸来说,“别说怎么的,你受委屈,娘就受不了呀。”
等锅里的红糖姜水沸腾得厉害,杜丽娘这才放开俊俊拿碗去盛。刚端上桌,院门口传来了喜气洋洋的呼喊:“亲家母在家没?我是亲家呀。”
那菊花惦记着俊俊,去办公室想把她叫回来,到粮食管理所一看不见俊俊人影儿,所长问她来干什么,她打了一个岔,便直奔这里来了。
“我寻思俊俊就是回这儿来了,”那菊花见俊俊正在喝红糖姜水,笑笑说,“媳妇,怎么,不舒服了?”
俊俊连忙回答说:“娘,没有。”
“亲家,快快坐。”杜丽娘边倒水边揽话给俊俊解释,“是没有,哎哟,看你,还让你惦记着。我看俊俊没啥精神头,问她,她说忙乎的没睡好觉,对了,回来就夸你这婆婆如何如何时她好。我刚才还说呢,新婚之夜,家福还陪俊俊操心我大儿子那些衣服的事儿。”她有些语无伦次了,“对了,亲家,俊俊说回来取点什么东西,我也没问取什么,让她喝了这碗姜汤水就跟你回去。亲家母,你说这当娘的,就是贱呀,你家啥没有呀!”
“哎呀,”那菊花说,“谁不知道你儿女情长呀,亲家母,你放心吧,我们家的事儿你们也可能也听说点儿,那些传话也都不一定准,有我在,俊俊到了我家,你就放心吧,我喜欢俊俊着呢,一大早听着点儿动静就起来帮我做饭,你们两口子教养的孩子真是百里挑一,娶了俊俊,是我们许家的福分呀。”
“哎呀,亲家母就是会说话,俊俊让我惯得也好使个小性子,”杜丽娘委婉地口气说,“有不对的,该说你就说她。我家俊俊受理教,虽说有份工作,女人嘛,家务该做的也得让她做。亲家,有点儿这个那个的,你就多担待着点儿,慢慢调教,这孩子听话。”
“瞧你说的,”那菊花说,“摊上你这样的好亲家,什么都错不了。”
杜丽娘说:“亲家母,你瞧,光听我说了,你是不是有啥事呀?”
“没有,没有。”那菊花回答说,“我不放心俊俊,寻思是不是不舒心了,也就是来看看。”
“俊俊,”杜丽娘说,“趁热喝吧,我放的姜多,嚼嚼都咽了它,喝完了就和你婆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