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了燕王朱棣。
朱棣此时正站在旗舰的甲板上,听到汇报后,他微微点头,说道:“让他们过来吧。”
不一会儿,各国的使者们战战兢兢地登上了朱棣所在的战舰。
他们排成一列,低着头,不敢直视朱棣的眼睛。
为首的使者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
“尊敬的燕王殿下,我等奉本国国王之命,前来询问贵军此番大规模登陆我等岛屿,究竟所为何事?”
“我等各国实在是忧心不已,还望殿下明示。”
朱棣看着这些使者们诚惶诚恐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我此前已经说过,我军前来是为了剿灭海盗。”
“如今发现有海盗上岸,或是有士兵走散,上岸搜查也是为了彻底完成剿匪任务,保障你们各国的安全。”
“难道你们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使者们听了朱棣的话,面面相觑,心中的担忧并没有因此而消除。
他们知道,朱棣的话或许只是表面说辞,但又不敢直接质疑。
为首的使者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所言极是,但我等各国还是担心,贵军上岸后会对我们的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还望殿下能够约束贵军士兵的行为,不要惊扰到我们的百姓。”
朱棣冷笑一声,说道:“你们放心,我大明军队向来纪律严明,不会无故惊扰百姓。”
“只要你们各国配合我军的剿匪行动,我军自然不会对你们不利。”
使者们听了朱棣的话,心中依然忐忑不安,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他们纷纷行礼,然后带着朱棣的答复,匆匆离开了战舰。
回到各自的国家后,使者们将朱棣的话如实转达给了国王。
各国国王听了,心中的担忧并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沉重了。
他们知道,大明军队的到来,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都可能落下。
而他们,只能在恐惧和不安中,惴惴不安的生活。
……
朱棣、徐辉祖、李景隆和王景弘等人在出征前就已对后续行动进行了周密的商议。
他们深知,贸然在南洋群岛各国引发大规模冲突并非明智之举。
于是决定先按兵不动,以搜查海盗和寻找失踪士兵为由,在岛上展开行动,进而建立军营,逐步稳固在当地的势力。
朱棣率领的舰队率先在一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岛屿上选定了建营地址。
这座岛屿扼守着重要的海上航道,周边海域视野开阔,便于舰队的巡逻和防御。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
有的负责砍伐树木搭建营房,有的挖掘壕沟、设置栅栏,还有的搬运物资、储备粮草。
朱棣在营地里来回巡视,不时地对士兵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
徐辉祖的军队则在一片靠近淡水水源和肥沃农田的平原上开始修建军营。
这里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能够为军队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
士兵们干劲十足,他们用石头和泥土堆砌起高大的城墙,在城墙周围设置了瞭望塔和箭楼。
徐辉祖站在高处,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深知,这座军营将成为他们在南洋群岛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为后续的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景隆和王景弘所在的舰队选择了一座位于群岛中心位置的岛屿建立军营。
这座岛屿交通便利,与周边各个岛屿都有便捷的水路相连。
士兵们在岛上平整土地,建造了宽敞的仓库和训练场。
王景弘充分发挥他的智慧和经验,指挥士兵们合理规划军营的布局,使得整个军营井然有序。
李景隆则负责组织士兵们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座军营逐渐建成。
军营里,旗帜飘扬,士兵们精神抖擞地巡逻站岗。
军营外,防御工事坚固,各种武器装备摆放整齐。
大明的三路大军在南洋群岛站稳了脚跟,开始了长期驻扎的准备。
南洋群岛各国看到大明军队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了军营,心中的担忧如同乌云一般愈发浓重。
各国的王宫和议事厅内,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
一些热血的将领和年轻的勇士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议着如何给大明军队一个教训。
在苏门答腊国,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站在众人面前,慷慨激昂地说道:
“诸位,大明军队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妄为,建立军营,分明是对我们的挑衅。”
“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拿起武器,与他们决一死战!”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
“对!我们不能让他们如此嚣张,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