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这孩子,倒是有些远见。”
朱元璋自言自语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朱允熥的期待。
他希望朱允熥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务实的作风,带领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朱允熥能够顺利地完成军校的建设,为大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大明的江山永固。
……
与此同时,在大明的北面边疆,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黄沙漫天,风声呼啸。
徐辉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披铠甲。
自从上次亲手斩杀北元大汗之后,他便率领着麾下的精锐之师,对整个北面草原展开了全面的扫荡围剿。
这段日子以来,徐辉祖和他的部下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们紧紧咬住北元残余势力不放,不断地压缩着对方的生存空间。
每一次战斗,徐辉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的勇猛和果敢激励着每一位士兵。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后,徐辉祖勒住缰绳,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远方那片逐渐被征服的草原,心中豪情万丈。
“这可是当年我爹都没完成的壮举,如今在我手上就要完成了!”
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回到营帐中,徐辉祖摊开地图,看着上面不断扩展的版图,心中感慨万千。
他指着地图上那些被收复的区域,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这都得益于陛下。”
“要是没有陛下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和足够多的粮草,我们恐怕也无法在这草原上打这么久。”
将领们纷纷点头称是。
历来中原王朝对草原作战,最大的难题便是粮草供应。
草原之上,地广人稀,荒无人烟,有时候行军几百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影,更别说找到可以补充粮草的地方。
一旦粮草供应不上,军队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不战自败。
然而,朱允熥深知粮草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他大力发展后勤保障体系,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伍,将充足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前线。
“陛下圣明!”
一位将领激动地说道。
“有陛下的支持,我们定能彻底消灭北元残余势力,为大明开疆拓土!”
徐辉祖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地说:“不错,我们定要一鼓作气,将北元残余一网打尽,让大明的疆土在我们手中更加辽阔!”
说罢,他握紧了拳头。
徐辉祖深知,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彻底肃清困扰中原王朝上千年北方草原问题的最后一役。
营帐之中,气氛紧张而热烈,他目光如炬,扫视着麾下的将领们。
张玉、朱能、丘福、朱高煦个个神情坚毅,而刚刚赶来的蒋忠,也是一脸的决然。
“诸位!”
徐辉祖站起身来,声音洪亮而沉稳。
“这一战过后,北方草原将再无威胁我大明之患。”
“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也必将创造不朽的功勋!”
将领们纷纷挺直了腰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徐辉祖接着下达作战命令:“张玉、朱能、丘福、朱高煦,你们四人直接带着大军压境,直捣北元残余的老巢。”
四人齐声领命,抱拳说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蒋忠!”
徐辉祖转向蒋忠。
“你率领火器营,带着大炮、机枪、火枪,直接冲上去。”
“用我们先进的火器,为大军开辟道路。”
蒋忠大声回应:“末将遵令,定让北元残余见识我大明火器的威力!”
徐辉祖看着眼前的将领们,心中充满了信心。
这一战,大明优势巨大。
经过长时间的围剿,北元残余势力已经被压缩到了极小的范围,人员疲惫,物资匮乏。
而大明军队,在朱允熥的支持下,武器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士气高昂。
此时,已经不需要再考虑任何复杂的谋略和计划安排,只需全军压上,便能取得胜利。
“此战,我们必胜!”
徐辉祖振臂高呼。
“为了大明的荣耀,为了边疆的安宁,冲锋!”
将领们纷纷响应,迅速走出营帐,去组织各自的部队。
一时间,草原上战马嘶鸣,尘土飞扬,大明军队向着北元残余势力的营地滚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