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农业方面,那就要熟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气候、水分等条件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水稻喜欢湿润的环境,小麦则更适应干旱一些的气候。”
“土壤的改良方法也是考核的重点,要知道如何让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
“水利灌溉的技巧等同样重要,合理的灌溉就像是给农作物提供恰到好处的饮品,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总之,这种考试不拘泥于传统的科举文章,而是更注重实际的才能和对具体事务的处理能力。”
“它不仅仅考察学子们对经史子集的掌握,还注重对实际事务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让学子们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式能够选拔出真正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人。”
赵谦继续解释道:“另外就是文化课考试,分为几个部分。”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考察,这部分和科举有些相似,会涉及到经史、律法、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但所占比重并不高,大概只占整个考试成绩的三分之一。”
黄观听着赵谦的解释,心中不禁对这种选拔方式暗暗称奇。
他说道:“原来如此,这种选拔方式确实能够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不过,唯才是举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赵谦回答道:“唯才是举,就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琼州府的发展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任用。”
“在琼州府,有很多工匠、农夫,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传统的科举教育,但却有着精湛的技艺或者丰富的农事经验。”
“当地官员发现他们的才能后,就会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合适的工作。”
“这种唯才是举的方式,让琼州府的各个行业都充满了活力,人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黄观听完恍然大悟,仔细一想,如果接下来大明想要发展海上贸易,确实应当如此。
他不禁赞叹道:“陛下当真是厉害,此等选拔人才的方式,既能挖掘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又能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实在是高瞻远瞩。”
紧接着,朱允熥目光坚定地说:“既然如此,那就下令,开考,然后把考试内容以及方向公布出去,让那些考生提前做好准备。”
“朕希望通过这次考试,能选拔出更多像杨士奇、杨荣、杨溥这样的贤才,为我大明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赵谦恭敬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妥。”
考试时间一经公布,整个金陵城乃至周边地区的学子们都沸腾了。
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年轻学子们兴奋的讨论声。
“终于要开考了,这可是我们一展抱负的好机会!”
“是啊,我苦读多年,就盼着这一天。”
然而,当他们看到考试内容后,一个个都愣住了,脸上原本的兴奋逐渐被疑惑所取代。
“这考试内容怎么如此奇特?不仅有文章论述,还有对实际事务的考核?”
“我原本以为只是考些经史子集之类的,没想到还有这些。”
“这可如何是好?我只会埋头读书,对于实际事务一窍不通。”
“我也是,像商业运营、农业技术这些,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周围的学子们也纷纷点头,大家都陷入了困惑之中。
就在这时,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出现了。
杨士奇站在众人面前,声音平和地说道:“诸位同窗,莫要疑惑。”
“这考试内容其实是借鉴了琼州府选拔人才的方式。”
学子们听闻,纷纷将目光投向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
紧接着三人说起了在琼州府的所见所闻。
学子们听了他们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斗志。
“原来如此,这考试内容看似奇特,实则是为了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没错,这样的考试才能选出真正能为大明效力的人才。”
“那我们可得抓紧时间准备了,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学子们不再犹豫,纷纷抓紧时间准备考试。
有的学子开始深入研究各种实际事务,向有经验的工匠、商人请教;有的则埋头苦读,努力提升自己的文章论述能力。
整个金陵城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
夏元吉这边,从琼州府回来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进行出海的各种事宜。
他的身影在码头和仓库之间穿梭,赵谦也来到码头,协助夏元吉筹备出海之事。
夏元吉看到赵谦说道:“赵兄,你可来了。”
“这出海之事千头万绪,我正愁有些事情拿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