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得是明年,66年才开始。
“那什么叫集体农舍?”李爱花记不清了。
“那是计划经济,叫人民公社,是大家集体化,统一分配粮食。”
胡孝义在一旁插话。
事情过去了那么久,他也只还记得当初村长拿着喇叭,高声演讲时,提到的最多的几个词汇。
“反正那次开会后,村里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记工分,集体上工了。”
李爱花不太记得这些,也不好接胡孝义的话,只说了自己知道的。
其实那年让她印象深刻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那年是她嫁到胡家的年头。
“那是挺久了。”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农村是在58年的时候开始的。
推行需要时间,因此每个地方具体落地实施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但这是在北方,应该是头两批。
等他们到的时候,村头已经人满为患了。
前天,村里就通知了今天下午两点,在村头集合。
出发的时候是一点,走过来差不多是四十分钟左右。
他们应该是最后一批到的。
在大树下,用一块块石头堆积而成的树围,坐着杨老头儿。
众人看着他从怀里摸出块,表盖都有些褪色了的怀表,看了看时间。
时针指向两点整。
杨老头儿收了怀表,起身在人群中站好。
在一旁拿着喇叭的村长杨井,此时站上树围,举起喇叭,“俺宣布,大会现在开始。”
底下乌压压站着的一片村民,都没有响应。
但都有在认真的听。
因为他们都知道,一般村里开大会,都是在宣布对于他们来说,极为重要的事情。
“前天,我和附近其他村里的代表上县里开会。
得知接下来市里和县里都要开始修路,盖房。
这对我们村里来说,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呀!”
村长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观察着大家伙儿的反应。
村民们听到这里,都开始跟身边的人悄悄议论一起来。
大多都在疑惑,这消息关他们什么事儿?
又不是他们要村里修路,盖房。
有些性子稍显急躁的村民,都吆喝着村长别卖关子了。
胡林听到修路,盖房这两个关键的字眼,眼睛都亮了。
快要遗忘的细枝末节的记忆,浮现出来。
六十年代中期,百货公司兴起,成为城市消费中心。
国家经济回暖,逐步开始建设城市化。
那么黑市的形成,也就不远了。
村长卖足了关子,看到大家伙儿的好奇心都被高高的吊起,他这才接着往下说。
“要修路,盖房,就要招工。一招工,咱们挣钱的机会不就来了。
此次招工,为期三个月。
但得日夜连轴转,因此工钱是一块钱一天。”
60年特大洪灾,61、62年又接连旱灾。
那几年大家都只能啃树皮,吃泥土,更别提能穿上件像样的衣服。
这两年好不容易缓过来,但大多数人还是穷得吃不饱,穿不暖。
眼下这个挣钱的机会,正好能让部分家庭情况有所好转。
村民们听到一块钱一天,都震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地上了。
“俺哪个乖乖,一块钱一天!俺要去。”
“俺也要去。”
“啥时候去啊?”
“还有俺,俺力气老大了,俺也要去。”
“发财啦!”
原本村长站在树围上,面前空出了一小片儿空地。